
提到古文,很多人会被“序、记、铭、说”等文体绕晕。其实这些文体就像古人的“写作模板”,各有独特功能和风格。今天就用最直白的方式,带大家秒懂这些经典文体的区别!
序:藏在书里的“说明书”
特点:一般放在书籍或诗文前,像现代的“序言”“前言”,用来介绍写作背景、目的或评价内容。
经典例子:
- 《滕王阁序》(王勃):本是为诗集写序,却因文采太绝成了千古名篇,“落霞与孤鹜齐飞”至今被传咏。
-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虽名“序”,实为赠别散文,用自己求学经历劝勉后辈,更像“长辈的唠嗑指南”。
记:古代的“vlog”与“游记”
特点:以叙事、写景为主,记录事物、经历或感想,类似现代的“记叙文”。
经典例子:
- 《小石潭记》(柳宗元):纯写景游记,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把山水写活了。
- 《岳阳楼记》(范仲淹):表面记楼,实则借景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抱负,“记”里藏着大格局。
铭:刻在器物上的“金句短评”
特点:多刻在青铜器、石碑上,文字简短,以警示、赞颂为目的,类似现代的“标语”或“座右铭”。
经典例子:
-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用百字短文吐槽陋室却自夸品格,傲娇又洒脱。
- 《墓志铭》:刻在墓碑上,记录死者生平,比如韩愈为好友写的墓志铭,常带幽默吐槽。
说:古人的“议论文”与“脱口秀”
特点:侧重议论、说理,可针对社会现象、道理发表观点,风格灵活,像现代的“杂文”。
经典例子:
- 《马说》(韩愈):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吐槽人才被埋没,堪称古代“职场吐槽文”。
- 《爱莲说》(周敦颐):用莲花比喻君子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成了千古处世金句。
表:给皇帝的“撒娇式奏章”
特点:臣子给帝王的上书,内容多为陈情、谢恩或进谏,语气恭敬又带点“求关注”。
经典例子:
- 《出师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边表忠心一边给刘禅列“职场KPI”,像极了操心的老父亲。
- 《陈情表》(李密):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为由拒绝做官,把“请假条”写成了催泪散文。
论:硬核“学术论文”
特点:专门讨论某个问题,逻辑严谨,论点清晰,类似现代的“议论文”升级版。
经典例子:
- 《过秦论》(贾谊):分析秦朝灭亡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成了历史课必背的“政论范文”。
- 《六国论》(苏洵):借六国灭亡讽北宋政策,议论文写成“历史脱口秀”,犀利又好懂。
赋:辞藻华丽的“古代PPT”
特点:讲究对仗、押韵,用夸张描写铺陈事物,像给事物“开美颜”写文案。
经典例子:
- 《阿房宫赋》(杜牧):“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把宫殿写得金碧辉煌,实则借秦奢靡警示唐朝。
- 《洛神赋》(曹植):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形容美人,辞藻华丽到像在看古代“美颜滤镜”。
书:古人的“手写私信”
特点:即“书信”,用于亲友间交流,内容可抒情、议论或叙事,风格更私人化。
经典例子:
- 《报任安书》(司马迁):回信给朋友,倾诉受宫刑后的痛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成了生死观宣言。
- 《与朱元思书》(吴均):给友人写信分享山水美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字里行间都是躺平的快乐。

总结:文体记忆口诀
- 序是前言说明书,记是游记或日记;
- 铭是金句刻墙上,说是吐槽加说理;
- 表是给皇帝写信,论是硬核讲道理;
- 赋是华丽PPT,书是古人发微信。
下次读古文时,先看文体再品内容,秒懂古人的写作心机!你还想知道哪些冷门文体?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