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人辞职潮背后:钱少、身体垮、没前途,行业在变天?
今年一季度全国地铁员工离职率涨到13.8%,比去年多了4.2个百分点。广州有个检修工李明说了,十年前父母觉得这是铁饭碗,现在连同学聚会都不敢去。他锁工具柜时发现,自己的税后工资单才五千多块。

工资条上数字看着少,负担却重。广州站务员陈琳每月工资5680元,房贷扣3000,奶粉钱1200,加上吃饭交通,月底还倒挂。国家数据显示,一线地铁员工平均月薪5860元,比全国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低四成。连通勤班车都没了,每月多花400块打车。

身体也吃不消。上海有个值班站长说,早高峰安检员每小时要喊三百次"请抬手",有的姑娘弯腰两千次检查行李,得了声带结节三次手术。北京有个安检员赵阳转行送外卖前算了笔账,地铁站月入5200要站十小时,送外卖能赚一万六,虽然每天多干两小时。他现在骑电动车绕北京五环送餐,朋友圈写着"自由比尊严贵?"

职业发展更让人泄气。深圳地铁涨薪18%,但物价跟着涨,到手还是不够花。正式工和临时工同岗不同酬,临时工工资才六成,五险一金还按最低标准交。杭州有个检修工发明了个轨道探伤机器人,拿了专利直接跳过科长岗位成专家,工资翻倍到一万五。但这只是个别案例,多数人只能熬。

技术更新太快了。北京地铁用智能系统后,五个传统岗位可能剩四个。五十岁的检修组长摸着新机器苦笑,这玩意儿一晚检测量够他干半年,可房贷还要还十五年。深圳地铁用AI调度,四十岁以上的站长三分之一得让儿女教操作APP。

也有新变化。成都地铁搞技能认证加薪,考个工业机器人证每月多八百。青岛把售票员转成文旅向导,收入涨了三成。广州铁路学校的学生大三就能进地铁实训,毕业留用率九成二,比社会招聘稳多了。

南京有个站务员小刘记着,三月被醉酒乘客吐脏制服,四月提醒戴口罩被骂"多管闲事"。公司规定被打不还手,给的委屈奖连吃顿饭都不够。她手臂上的抓痕是在工作时留的,最后选择离职。

地铁隧道里新职业冒出来,运维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机器人培训师这些岗位多了。但老员工转岗难,有检修工转AR监控,也有四十多岁的老员工转型失败。现在北京有个试点排班系统像拼积木,员工自己组合班次,三个月病假少了四成。

地铁还在跑,但人变了。有人离开,有人坚持。杭州有个工作室墙上贴着专利证书,有个订单班学员刚毕业就进地铁公司。新技术冲击下,有人靠技能翻身,更多人还在等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