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传福,泉州,千年古邑如何惠泽古今中外?

四海传福,泉州,千年古邑如何惠泽古今中外?"/

“四海传福”这个主题,将目光投向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探讨其如何将福祉与影响力辐射至古今中外,这是一个非常富有深度和广度的议题。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枢纽,其“惠泽古今中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古代:海上丝路的福泽——连接世界的桥梁"
1. "物质与文化的双向交流中心:" "惠泽“外” (海外):" 泉州港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港口之一。大量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中国商品通过泉州远销海外,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物质福祉。同时,泉州也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熔炉,来自波斯、阿拉伯、印度、东南亚乃至欧洲的商人、使节、传教士、学者、水手等汇聚于此。 "惠泽“古今” (历史层面):" 泉州通过海路,将中华文明中的哲学思想(如儒家、佛教)、宗教信仰(如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建筑风格)等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反过来,外来文化如伊斯兰教、南洋建筑风格、香料种植等也深刻影响了泉州本地,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和多元文化融合的格局,这种影响至今仍在。

相关内容:

来源:【福建发布】

宋元时期的泉州

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作为中国古代海外交通重要港口

这里吞吐着丝绸、瓷器和香料

为全球海洋经济发展、

促进多元文明对话

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刺桐”之名连结四海

宋元时期,泉州崛起为举世瞩目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与海外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海外交通畅达东、西二洋,东至日本,南通南海诸国,西达波斯、阿拉伯和东非等地。

作为当时亚洲海洋东端最为重要的中心港口之一,泉州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并以别具一格的“Zayton(刺桐)”之名流传于世。它将经济富庶、文化发达的中华大地与蓬勃发展的世界海洋贸易网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全球海洋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宋元泉州的“海关”:

以法治促进经济发展

宋元泉州的繁荣,不仅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包容的文化环境,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也是关键所在。1087年,北宋在泉州设置市舶司,集现代海关、商务、港务、外事等职能于一身。到了元代,许多重大的海上对外贸易法律制度,都是先在泉州创立、试行,再推广到全国各地港口。

在社会治理方面,泉州展现出宽严相济的管理智慧,给予蕃商充分的法律保护,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在这里生活、经商。宋元泉州对法治的探索与实践,展现了中国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海洋经济发展。

“泉舶”启航

引领造船技术进步

宋元时期,泉州造船业蓬勃兴起,当地所造的海船被专称为“泉舶”。刺桐城里制造的福船,是中国古代的四大船型之一,船体以樟木、松木、杉木为主要材料,以尖底造型、小方头阔尾营、多水密隔舱为显著特征,具有卓越的航海性能,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福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力船舶,成为当时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将中国的先进造船航海技术带往世界各地,其使用的“水密隔舱”技术,至今仍在世界造船与航运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昔日海丝起点

“一带一路”再扬帆

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曾在全球贸易网络构建与跨文明交流中扮演关键角色,如今也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25年3月,泉州港已开通36条共建“一带一路”海运航线。

日前,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泉州开幕,来自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及13个国际组织的600余名嘉宾参会。以此为契机,泉州将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发展增添动力,以数字文明续写海丝发展新篇章。

“海丝”文化

编织友谊纽带

宋元泉州向西承接中原文脉,向东与海共生共荣,见证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那些航海与生活的记忆,也共同构成了当地独特的海丝文化。

近年来,泉州不断拓宽文化交流的渠道,向世界展示中国故事的海丝篇章。2025年5月,“十百千万海丝游”泉州文旅推介走进阿联酋迪拜,南音、提线木偶、簪花围等非遗瑰宝亮相迪拜河、哈利法塔、帆船酒店等知名地标。一场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为增进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友谊奠定了坚实而深厚的基础。

来源:海博TV综合

编辑:杨紫云、陈乐遥、陈婧怡、曾莹莹

本文来自【福建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布于 2025-09-02 01:43
收藏
1
上一篇:泉州别称“刺桐城”,为何满城少见刺桐树?探寻历史之谜 下一篇:泉州风华录,古诗词映照下的身世沉浮,雨打萍般流转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