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低人一等座”争议不断,乘客情绪激荡,真不能简单归咎于矫情?

高铁“低人一等座”争议不断,乘客情绪激荡,真不能简单归咎于矫情?"/

您说得很有道理。高铁“低人一等座”引发热议,确实不仅仅是乘客“矫情”,而是触及了更深层次的社会观念和公平正义问题。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 "“低人一等”的标签问题":无论票价如何设定,给某个座位贴上“低人一等”的标签本身就是一种歧视。它暗示了持有该票位的乘客在身份、地位或社会价值上不如其他乘客。这种标签化,无论多么“隐晦”,都会对持有该票位的乘客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和落差感,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乘车体验和尊严。这与现代社会追求平等、尊重的价值观是相悖的。
2. "心理感受与实际体验":即使从纯粹的实用主义角度看,某些“低人一等座”(例如曾经可能限制饮食、服务或空间,或者现在可能指一些特殊座位)确实可能带来不便或限制。但更重要的是,这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是真实存在的。乘客购买的是运输服务,期待的是基本的服务水平和人格上的平等。当被区别对待,尤其是被贴上负面标签时,产生不满情绪是非常自然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矫情”。
3. "社会公平与观念问题":这种设置和命名方式,反映了一种潜在的“层级”观念,即认为某些乘客的需求或身份不如另一些乘客重要。这在公共场合尤其敏感,因为公共交通本是社会共享的

相关内容: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期,不断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称,购买了高铁一等座车票后发现座位被安排到了商务舱车厢内,本来以为捡到便宜,结果发现座椅和商务舱内的其他座椅明显不同,有些尴尬。此外,实际乘坐感也很不好,不仅中间没有扶手,靠背也无法调节。不少网友将这些座位戏称为“低人一等座”,吐槽坐在这样的座位上很尴尬。

设在商务座车厢内的一等座。 来源:网络截图

8月1日,记者拨打了铁路12306客服热线。客服人员表示,出现这一情况是由于部分列车编组时会有“混座”情况,即商务座与一等座混合在同一车厢内。客服人员解释,部分列车在编组时可能额定不能设置这么多商务座,所以就出现了“混编”情况。(据8月2日纵览新闻)

这种“低人一等座”到底是便宜还是坑,不同的网友看法不一。有网友说,这好比顾客定了大厅散座,结果被安排到了豪华包房,但却在角落里,桌椅也没别人豪华,所以心理不平衡了,但是包房里本来就人少,安静,也算是服务提升了;但也有网友说,这不是坐在豪华包房里,这是蹲在豪华包房里,还不能动弹的那种,环境是安静了,但人也不舒服啊!

乘坐高铁,不同座席对应不同价格与服务,这是基本常识。花了一等座的钱,却没享受到一等座应有的体验,乘客自然会感到不满。从一些网帖中可见,这些位于商务车厢的一等座,确实与标准一等座有明显差异。这样的安排让这些乘客既无法享受商务座的私密空间与全功能座椅,又因身处商务车厢承受着无形的心理压力,当商务座旅客喝着咖啡时,就在旁边的“插班”一等座乘客却连座椅靠背都不能调,这种对比产生的心理不适,本质上是对消费公平的质疑,不能简单视为是乘客矫情。

有人或许会说,不过是坐几个小时的车,何必如此计较?但消费者权益无小事,“一分钱一分货”是朴素的价值逻辑,既然付了相应票价,就理应获得匹配的服务。高铁作为中国名片,硬件水平早已世界领先,服务软实力更应与时俱进,不能为了自己的“编排”上方便,就随意牺牲用户体验。即便受客观条件制约,也应提前告知消费者,让其在购票时自主选择,而非在乘车时才发现“货不对板”。

解决问题的办法,藏在对服务细节的重视程度里。一方面,铁路部门应优化列车编组方案,尽量减少“混座”现象,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若无法避免“混座”,应提前在售票系统中明确提示,给予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对于已购票却遭遇此类问题的乘客,应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如及时调换座位、给予一定补偿等。真正的服务升级不在于车厢有多豪华,而在于能否让每个乘客都感受到被平等对待。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中国高铁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从速度到质量的跨越。站在消费升级的新起点,乘客的诉求应该成为推动服务精进的动力。避免“低人一等座”的尴尬,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术革新,只需把“乘客体验不打折”的承诺落实到每个座位的设计、每趟列车的编排中。真正公平周到的服务,应该将用户感受放在第一位,绝不会让用户为“将就”买单。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发布于 2025-08-09 10:13
收藏
1
上一篇:“高铁低人一等座”引热议,12306官方回应揭开真相 下一篇:高铁一等座为何独享尊贵,为何不让普通乘客随意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