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低人一等座”争议升温,乘客权益不应被轻视

高铁“低人一等座”争议升温,乘客权益不应被轻视"/

您说得对,高铁“低人一等座”引发热议,确实不能简单归结为乘客“矫情”。这背后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社会观念、公平正义以及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为什么不能说乘客“矫情”的原因:
1. "“低人一等”的标签问题":这个名称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歧视色彩和贬义。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用“低人一等”来形容任何一种座位,都是不恰当、不尊重的。它暗示了购买此票的乘客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人,这种暗示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和不公。
2. "公平性争议":虽然官方可能解释这是为了满足特定人群(如部分老年人、学生等)的“优先上车”需求,但“低人一等座”的设置和命名方式,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种“特殊优待”甚至“区别对待”的模式。它是否真的解决了优先上车的问题?是否对所有需要优先上车的乘客都公平?名称上的不尊重本身就破坏了公平感。
3. "尊严和权利":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被尊重的基本权利。无论乘客选择哪种票价,都应获得平等的对待和尊严。用“低人一等”这样的标签,是对选择这种票价乘客人格尊严的漠视,让他们在旅途中可能感到不适、尴尬甚至屈辱。
4. "市场选择与自愿原则":乘客购买火车票是自愿行为。如果某些

相关内容:

近期,不断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称,购买了高铁一等座车票后发现座位被安排到了商务舱车厢内,本来以为捡到便宜,结果发现座椅和商务舱内的其他座椅明显不同,有些尴尬。此外,实际乘坐感也很不好,不仅中间没有扶手,靠背也无法调节。不少网友将这些座位戏称为“低人一等座”,吐槽坐在这样的座位上很尴尬。

设在商务座车厢内的一等座。 来源:网络截图

8月1日,记者拨打了铁路12306客服热线。客服人员表示,出现这一情况是由于部分列车编组时会有“混座”情况,即商务座与一等座混合在同一车厢内。客服人员解释,部分列车在编组时可能额定不能设置这么多商务座,所以就出现了“混编”情况。(据8月2日纵览新闻)

这种“低人一等座”到底是便宜还是坑,不同的网友看法不一。有网友说,这好比顾客定了大厅散座,结果被安排到了豪华包房,但却在角落里,桌椅也没别人豪华,所以心理不平衡了,但是包房里本来就人少,安静,也算是服务提升了;但也有网友说,这不是坐在豪华包房里,这是蹲在豪华包房里,还不能动弹的那种,环境是安静了,但人也不舒服啊!

乘坐高铁,不同座席对应不同价格与服务,这是基本常识。花了一等座的钱,却没享受到一等座应有的体验,乘客自然会感到不满。从一些网帖中可见,这些位于商务车厢的一等座,确实与标准一等座有明显差异。这样的安排让这些乘客既无法享受商务座的私密空间与全功能座椅,又因身处商务车厢承受着无形的心理压力,当商务座旅客喝着咖啡时,就在旁边的“插班”一等座乘客却连座椅靠背都不能调,这种对比产生的心理不适,本质上是对消费公平的质疑,不能简单视为是乘客矫情。

有人或许会说,不过是坐几个小时的车,何必如此计较?但消费者权益无小事,“一分钱一分货”是朴素的价值逻辑,既然付了相应票价,就理应获得匹配的服务。高铁作为中国名片,硬件水平早已世界领先,服务软实力更应与时俱进,不能为了自己的“编排”上方便,就随意牺牲用户体验。即便受客观条件制约,也应提前告知消费者,让其在购票时自主选择,而非在乘车时才发现“货不对板”。

解决问题的办法,藏在对服务细节的重视程度里。一方面,铁路部门应优化列车编组方案,尽量减少“混座”现象,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若无法避免“混座”,应提前在售票系统中明确提示,给予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对于已购票却遭遇此类问题的乘客,应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如及时调换座位、给予一定补偿等。真正的服务升级不在于车厢有多豪华,而在于能否让每个乘客都感受到被平等对待。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中国高铁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从速度到质量的跨越。站在消费升级的新起点,乘客的诉求应该成为推动服务精进的动力。避免“低人一等座”的尴尬,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术革新,只需把“乘客体验不打折”的承诺落实到每个座位的设计、每趟列车的编排中。真正公平周到的服务,应该将用户感受放在第一位,绝不会让用户为“将就”买单。

编辑:刘英銮

一审:徐杨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来源:极目新闻

发布于 2025-08-09 10:13
收藏
1
上一篇:高铁车厢“低人一等座”引发热议,12306官方回应释疑 下一篇:高铁车厢“低人一等座”引热议,12306官方回应引发公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