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巷里开了家餐馆,记录些简单做法和省成本的心得
最近这一年我开了个小餐馆。因为之前总吃外卖不合口味,就想试试自己做。刚开始就想着用便宜的食材做出好味道,慢慢摸索出十来个菜,现在每天都能卖光。

主要就是选对食材。比如夏天买藕最便宜,切丝炒辣的特别下饭。豆腐要挑老豆腐,煎出来才不会烂。鸡腿比鸡胸肉实惠,腌的时候去点肥肉油就不会腻。骨头汤煮面用牛棒骨,提前焯水能少用一半调料。

有次去菜场看见老头子卖莲藕便宜,一问说是快过季了。那会正好研究新菜,试着把藕丝炒辣,没想到顾客都说好吃。后来发现买当季菜真的便宜,味道也好。

现在菜单上十个菜基本都是这么来的。酱大骨得提前煮两小时,骨头不用太新鲜也能香。豆腐切厚片双面煎,蘸酱汁特别受欢迎。蒜苗炒肉丝用的是前天剩的瘦肉,调味料少放点也够味。

从其他行业学了不少方法。像快餐店的配餐方式,我们简化了菜式组合。库存管理也是看超市打折标签进货,剩菜晚上低价卖。开张半年后,隔壁菜农还愿意拿滞销菜给我们试用。

有时候也会遇到问题。有回豆腐没控水,煎的时候全碎了。后来用厨房纸吸干水分才解决。鸡腿去皮腌制,油量能省三分之一。这些小技巧都是边做边改,没少翻车。

最近有老人常来吃饭,就推出了低价套餐。社区里帮忙宣传后,现在每天中午都排队。上周还和几个菜农谈好了,他们每周送两次应季菜过来。

年底总结发现,成本比同地段餐馆低四成。主要是选对菜和控量得法。像藤椒用干花椒磨的,比买的瓶装便宜。辣椒面自己炒,成本只有一半。

往后打算继续调整菜单。现在每天记本子,哪个菜卖得好就多备料。有顾客给建议,比如少放盐或者换种调料,都会试试。开店一年多了,慢慢觉得做餐饮真不容易,但能帮大家吃到实惠饭,也算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