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拉面馆里,我随口问老板:“能喝啤酒不?”老板没说话,起身从墙角摸出两瓶冰的递给我。店里就仨人,他和一位戴头巾的回民大姐正聊着天。看我加入话题,大姐问我哪的。“山东!”我说。大姐一听乐了,指着老板:“巧了,他你老乡。”老乡见老乡,心里挺热乎。我又问他:“你也喝酒啊?”老板笑了下,点点头:“也喝点。”原来那大姐是东北回民。走南闯北见多了,感觉山东和东北的回民,平常过日子挺实在,没那么多条条框框。这城市人来人往,热气腾腾的,挺好。
---

在兰州火车站旁边,有条回民街,不知现在还在不在。那次赶火车,我钻进一家小店,地方不大,一位回族老爷子守着摊。我点了盘白切羊肉,一盘羊杂碎。包里有瓶酒,是准备上车喝的。我问老爷子:“叔,这儿能喝酒吗?”老爷子正翻着张旧报纸,抬了下眼皮,说了句:“喝吧。”其实在兰州,不少清真馆子对这事并不较真。这几年兰州变化多大,日子安安稳稳,大伙儿都舒坦。

---

可同样是兰州火车站附近,另一家拉面馆就不一样了。那次是和女朋友一起,刚从新疆回来。进店坐下,我顺嘴又问老板:“能喝点酒吗?”老板摆摆手:“我们这不行。”行吧,不能喝就走。我和女朋友转身就出去了。大概因为我女朋友长得像新疆姑娘,老板可能以为我们也是。没想到,他竟追了出来!一路紧跟着我们,追了整整两个路口!他一边追一边劝,嗓门挺急:“兄弟啊!别喝酒!那装肉的架子倒了,能扶起来!装酒的架子要倒了,可扶不住哇!”这话说得很透——喝酒在他看,错得更严重。

---

到了甘肃平凉,爬完崆峒山下来,饿了。找了一家回民老乡开的店,生意火爆,店里坐满了人。平凉东西是真划算。点的大份牛肉炖土豆,牛肉块又大又多,实打实。进店我就瞧见了,柜台后面货架上,白酒啤酒摆得整整齐齐,亮堂堂的。这下连问都不用问。点些烧烤,来盘爽口的沙葱,啃个扎实的大锅盔。热气腾腾吃饭,就是痛快。
---
在西安回民街吃烧烤,这地方管得严我是知道的。当地朋友请客,我们就在一家烤肉摊坐下。包里恰好有瓶开了封的白酒,没喝完。喷香的羊肉串上桌,肉味儿一冲,我顺手就掏出那瓶酒,呷了一小口。刚放下,正好被上菜的大姐撞见。她脸一板,态度很坚决:“收起来,这里不能喝。”吃烤串没点酒配着,啧,总觉得差了股劲儿。好吧,入乡随俗。
---
在新疆那片,和很多人印象里可能不一样,不少当地人其实都喝酒。我指的就是大伙儿平常心里想的那类新疆同胞。很多新疆风味的餐馆里,你也能见到有人喝酒。当然,我还是会习惯性地问一句。店家态度不一样:有的赶紧摆摆手,说最好别碰白酒;有的点头同意;有的呢,不看你,那就是随你便,别张扬就行。你知道么,在新疆当地,开那种带点民族特色小酒馆的新疆人也不少。为啥?因为大家经历过一些事,都明白了——日子要过好,安定要维护,搞那些特别极端的东西,对谁都没好处!那点虚头巴脑的门门道道,哪有现在的发展实在!老百姓心里啊,透亮着呢。这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