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风情录——探寻侗族独特习俗

56个民族风情录——探寻侗族独特习俗"/

我们来了解一下侗族(Dong people)的习俗,这是中国56个民族中一个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民族。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东南部、广西北部和湖南西南部,以贵州南部最为集中。他们以精美的木构建筑、独特的歌舞和手工艺闻名。
以下是一些侗族的主要习俗:
1. "建筑习俗 - 集中居住的“侗寨”与“鼓楼”" "侗寨 (Dong Village):" 侗族村寨通常依山而建,房屋多为木楼,并常常按照“干栏式”或“吊脚楼”的结构建造,即底层架空,上层住人,既防潮又适合山区生活。 "鼓楼 (Pulao Drum Tower):" 这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通常位于寨中心。鼓楼不仅是寨子的象征,也是侗族社会生活的中心。它有多种功能: "集会场所:" 村民在此举行各种公共活动、议事、接待客人。 "标志:" 寨子的规模和鼓楼的形制、层数往往反映了该寨的盛衰和侗族文化的发达程度。 "计时:" 古代鼓楼上的鼓声用于报时和召集村民。 "祭祀:" 有些鼓楼下层还设有宗祠,用于祭祀祖先。
2. "歌舞习俗 - “歌舞之乡”"

相关内容:

侗族是当今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侗族人口为两百九十万左右。我们都知道,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文化,那么侗族都有哪些民俗习惯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侗族的民俗习惯都有哪些吧!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湖南的新晃 、靖县、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多信仰神,崇拜自然物。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种稻田养鱼。林业以产杉木著称。

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侗族的风俗习惯吧!

侗族的语言文字

侗语,是侗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侗语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它不仅具备汉藏语系大多数语言共有的主要特点,而且与同语族的壮语、布依语、傣语、黎语和同语支的仫佬语、水语、毛南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很多共同特点。根据词汇的异同及某些具有特征的语法现象以及语音特点,将侗语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

侗族的传统习俗

  • 打油茶

侗族饮食习俗。桂北其他各族也有。用茶叶、包谷或糯米炒香、熬煮取汁与糍杷Q、黄豆、花生等配制而成。吃时加姜丝、葱花、胡椒粉、鱼腥草·等佐料。还有打虾米、鱼崽、粉肠、猪肝、瘦肉等荤油茶的。“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是侗家的规矩。打油茶时,主、客围坐火塘,主妇负责烹调、送茶。第一碗必须端给贵客或长辈。主人说声请,客人方可饮用。连喝4碗,是表示对主人的最大尊敬。农历九月十五日,侗族青年走寨时,更兴喝油茶,要连喝15碗,边喝边对歌。油茶能提神、祛风湿、防治感冒、增进食欲,有很好的保健、医疗作用。

  • 送春牛

侗族传统习俗,时在农历立春日。这天,家家修整、打归牛栏,用嫩草、糯米酒饭喂牛。晚上舞春牛。用竹篾做骨架上面糊纸,做成牛头,用灰布缀以棉绒做牛身,上挂一朵大红花。2人提着书有立春二字的大灯笼引路,2人合舞春牛,,紧随后面是一群桃担荷锄的青壮年,边走边表演各种耕耘动作,如驱牛耕地、挖泥耙田、送肥、捉害虫等。舞姿简朴粗犷,很有生活气息。

  • 换灯带

侗家婚俗。新娘出嫁前夕,鸡叫第3遍,引路郎将新郎家的灯笼挂在新娘房门上,连催3次,新娘依依不舍地走出房门。随引路郎上路前,新娘剪下灯笼的草绳,掏出早已编好的花丝带系上,表示她的心和新郎已经相连。青少年,在这天集体祭扫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坟墓,缅怀先辈业绩,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举干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清明时节,春意盎然,城市人们喜欢趁此良辰佳日,远足踏青,尤其爱上尧山,赏花,登攀,或进行野餐。清明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粉蒸肉等。

侗族还有一些什么样风俗习惯呢?欢迎大家一起在评论区留言!


#创作挑战赛#imgarr

发布于 2025-09-17 07:27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侗族文化习俗,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民间瑰宝 下一篇:探寻湖南侗族生活,独特习俗与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