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行政区划探秘,地级市林立,主城区分布别具一格的趣味性

安徽行政区划探秘,地级市林立,主城区分布别具一格的趣味性"/

您观察得很仔细,安徽的行政区划确实有其独特之处,您提到的两点——“地级市多”和“主城区偏”——都很有代表性,也确实挺有意思的。
"1. 地级市数量多 (More Prefecture-Level Cities):"
"历史原因:" 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安徽历史上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50年代)的行政区划调整。当时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管理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划区设市的操作,使得安徽的地级市数量迅速增加,甚至一度超过100个(包括县级市),位居全国前列。 "行政层级:" 在中国,地级市是连接省级和县级的重要行政层级,数量多意味着行政管理的层级相对较多,这也会带来一定的管理成本和复杂性。 "现状:" 经过后来的撤并调整,目前的安徽省下辖16个地级市(包括合肥市),数量虽然仍属全国较多省份之一,但相比巅峰时期已有所减少。但“多”的印象依然比较深刻。
"2. 主城区偏 (Main Urban Areas are somewhat "偏" / Off-center):"
"地理因素:" 这是安徽地理特点的反映。安徽地处中国华东,地形南北差异较大。南部主要是皖南山区和丘陵,地形复杂,人口和城市多沿河谷、盆地分布,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核心区域。例如: "徽州地区:" 黄山市、绩溪县等,中心城区往往坐落在山

相关内容:

安徽行政区划非常的有意思,不止地级市多,有些主城区还挺偏。

再早是没有安徽这个的叫法的,安徽在清初属江南省,在明代属南直隶。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感觉江南省太大了,都有点威胁自己的统治了。

这也不怪康熙担忧,在清初时,江南一省的赋税就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因此就有了“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所以康熙为了排除这个心腹大患,就把江南省分解了,拿出安庆府和徽州府,取这两个地方的首字,建立了安徽省。

​安徽最早的省会在南京,后来改做安庆,建国后才确立了合肥的省会地位。

可之前的安徽和周边的省市比起来,存在感并不强,可安徽不服输,始终卯足了劲的往前赶,尤其是在这些年来,安徽的发展也是让人有目共睹。

其实安徽的地理位置还是比较优越的,但是他的行政区化却非常的有意思。

打开安徽省的行政地图,你会发现,安徽省的面积虽然不算太大,也就14万平方公里多一点,但是他所辖的地级市却挺多的。

对比全国和安徽差不多体量的省份看,安徽所辖16个地级市是最多的。

比如和他差不多大的江西省,下辖11个地级市;福建省下辖9个地级市;就连江苏省也才13个地级市。

可想而知,就1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要分成16个地级市,势必会造成土地不够分的局面。

这也就造成了安徽省下辖地级市面积大小不均,小市很多。

就比如淮北市,面积才2700多平方公里,这就和一些县的面积差不多了。

虽然淮北市作为地级市面积不大,但是淮北市的人口却达到了190多万。

可是作为地级市来说面积还是太小了,并且安徽省还有好几个面积不超过5000平方公里的地级市。

比如铜陵市3008平方公里,马鞍山市4049平方公里,还有稍大一些的,淮南市5533平方公里,蚌埠市5951平方公里,芜湖市面积也不过6026平方公里。

就这些地级市面积都不大,数量还不少,力量相对来说就太分散了。

而且安徽所辖地级市的中心城区布局还比较特殊,有很多地级市城区都处在所辖区域的边缘。

这就导致主城区对周边辖区辐射力度不够,这也让自己辖区内的居民到自己的城市距离就远,而到隔壁的城市却非常近。

例如池州和淮北,市区就在辖区的北边;滁州和黄山,市区位置在辖区东南角;亳州市区位置在辖区的西北角;淮南市区设在辖区最东边;安庆市区干脆就在辖区东部的边界上。

就这样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就弱化了中心城区对所辖地区的影响力。

发布于 2025-09-17 08:12
收藏
1
上一篇:从安庆皖南到全省称谓,探寻“安徽”省名的演变轨迹 下一篇:安徽与河南区划变动揭秘,为何安徽省的这个县被划入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