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与河南区划变动揭秘,为何安徽省的这个县被划入河南省?

安徽与河南区划变动揭秘,为何安徽省的这个县被划入河南省?"/

你提到的安徽与河南之间的区划变动,最符合描述的是 "安徽省的临泉县(Línquán Xiàn)在1952年被划入了河南省"。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且重要的历史案例,主要原因如下:
1. "地理位置的极端边缘性":临泉县位于安徽省的最西部,紧邻河南省。它的北部、西部和西南部都与河南接壤,而其东部和东南部则与安徽省的阜南县等县相连。在行政区划上,它更像是一个“飞地”,被安徽省的腹地部分包围。
2. "历史沿革的特殊性":临泉县的归属在历史上并非一直如此。它曾长期隶属于河南省。清朝时,临泉县(当时可能叫临泉县治所在的城区或相关的散州/县)属于河南省。后来在民国时期,其归属有过变动,但最终还是以临泉县整体划归安徽省。然而,由于其在地理上的极端位置,关于其西部边界及部分区域的归属,特别是与河南的界碑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和讨论。
3. "1952年的调整":为了解决这种地理上不相连、管理上不便的问题,也为了更符合当时的区域发展和管理需求,中央政府在1952年左右对临泉县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根据当时的决定,临泉县的一部分区域(主要是西部靠近河南的部分,具体范围有所争议,有时也提到包括其下辖的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安徽和河南中间有个叫永城的地儿,很多人以为属于安徽,其实是河南商丘管着。这个地方从清朝到现在,行政区划变过好几次。最近翻数据,安徽2023年GDP4.5万亿,人口快6130万了,但合肥发展快,其他地方尤其是皖北发展慢。

永城早年就是个小驿站,后来唐朝归亳州管,宋元时期属于归德府边。地方不大,但历史上被划来划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划给了河南。现在永城人口120多万,2021年GDP710亿,在河南县级市里算排前头的。

这边经济靠煤矿、加工和运输。以前煤矿火的时候日子过得去,但最近几年煤矿裁员,铁路运输也不太顺。像2023年春节前后,不少煤矿工人下岗了,转型压力大。

说安徽这边,合肥这些年突然发展很快。中科大搬过来之后,华为、蔚来这些企业来了,半导体、新能源产业也起来了。2021年合肥GDP11454亿,比很多东部城市都高。但安徽全省发展不平衡,宿州、阜阳这些地方GDP还不到合肥一半。

安徽虽然整体增长不错,但皖北地区劳动力往外流严重,很多人去长三角或者北京打工。城镇化率才65%,比沿海地区低不少。2023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安徽民营企业增长8.3%,出口涨了13%,但大学生留不住,近三年流入量全国前五,但毕业后还是往外地跑。

教育方面安徽也是大省,2022年高考报名119万人,但录取率只有57%。每年出去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人才都被大城市吸走了。合肥虽然强,但皖西皖北还是靠政策支持,芜湖马鞍山这些老城市创新动力不足。

永城这边现在也迷茫,虽然是河南管,但方言带安徽口音,生活习惯跟皖北差不多。问当地人觉得身份归属,有的说河南,有的说安徽,还有的说反正都是中原周边。

历史上安徽行政区划经过多次调整,清朝时分成18个省,后来新中国成立划成皖北和皖南两个专区,最后形成现在这样。永城归河南可能是当时政策决定的。

安徽现在的发展有点纠结,高端产业和低端产业同时存在,对外开放吸收投资快,但省里不同地方利益协调难。合肥市场化程度高,皖北还是靠政策托底。芜湖马鞍山这些地方虽然政策不错,但创新后劲不足。

最近长三角一体化提得多,安徽也蹭上点热度,但省内南北差距还是大。合肥一个地方发展快,其他小城市跟不上。国家战略和区域合作都跟安徽有关,但每个地方的日子过得不一样。

永城现在转型困难,煤矿少了,搞新能源或者新材料可能是个方向,但不确定能不能行。安徽全省想学合肥模式,但复制起来难。

现在这块地儿还是河南管,但说到底,地方发展总要慢慢来。经济规律、政策导向和地方实际情况,这三个得平衡好。现在安徽发展看着热闹,细究起来还是有不少麻烦需要解决。

发布于 2025-09-17 08:12
收藏
1
上一篇:安徽行政区划探秘,地级市林立,主城区分布别具一格的趣味性 下一篇:安徽人热衷长三角旅游,揭秘一城市人口超合肥的神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