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洛阳、南京、西安、开封等都是历史底蕴极其深厚的大城,甚至许多朝代的都城都是建立在这些城市之中,那么,北京又有着怎样的优势能够从这些大城中脱颖而出,成为首都呢?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选定首都时,是有11大备选城市的,而它们就是北京、哈尔滨、延安、西安、洛阳、开封、南京、上海、重庆、成都以及广州,这些大城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北京成为首都的优势到底是在哪里吧!

首先就是北京有着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该市就处在华北平原的最北端,它三面环山,燕山、太行山将其环绕,只有东南部是一片稍稍倾斜的平原,市内的地势使其易守难攻,而且它的北部区域还有着万里长城存在,在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想要南侵,就必须翻过高山,而长城的存在则进一步保障了北京的安全。

不仅如此,北京还处在华北农耕、蒙古游牧以及东北渔猎这三大文明的交汇区域,这为北京成为一国之都奠定了重要基础。

虽然北京并不临海,但是它与海洋之间并没有多远的距离,北京东部的山东、辽东这两大半岛不仅守卫着渤海海域,同时还将来自海洋上的威胁尽数阻拦在外,所以,北京市不仅有着十分安全的区位,它向东还可以通过渤海与世界进行联系,向南则能够通过京杭运河联通江南。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还有着非常优越的经济区位优势,东北地区发达的工业、内蒙古辽阔的牧场、山西煤炭、山东的蔬菜乃至河南的粮食、河北的钢铁,这些地区的优势产业都能在最快时间为北京提供支援,所以,仅从区位方面来看,北京有着成为首都的重要条件。

其次从历史角度来看,北京也非常适合成为我国的首都,或许有人说,难道西安、洛阳就不适合了吗?

洛阳不仅有着极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这里还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穿过西安市南部的秦岭是保卫城市安全的一道天然屏障,这两大城在历史上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君主在此建都,甚至还有了“西都长安、东都洛阳”的双都制。

之所以选择北京,而不是西安、洛阳,是因为自唐朝之后,南北对峙的格局逐渐形成,北京作为连接南北的枢纽,地位愈发重要。

自明朝时的朱棣迁都之后,北京就开启了其五百多年的首都历史,为后世留下了宝贵、完整的都城管理体系以及政治文化遗产,到了清朝,北京更是成了多民族国家治理的核心枢纽,所以说,相比洛阳、西安,北京的优势更为明显。

在近代史中,五四运动以后,北京一跃成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其历史意义极其深刻,所以,从历史角度来看,北京也有着成为首都的重要条件。

最后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将首都定在北京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当时正处在我国建国的初期,随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战争的摧残,我国在工业方面的基础已经比较薄弱。

当时苏联还是世界上的超级强国,且与我国有着比较好的关系,因此,将首都定在北京,我国就能与苏联更加便捷的进行交往,这对于我国的战后重建以及发展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再加上抗战胜利以后,与其他城市相比,北京不仅有着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而且它还有着相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这里作为我国的首都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所以,最后北京从11座备选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了新中国的首都。

综上,北京市能够获得首都的地位,是经过地理区位、历史影响以及国家发展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而最终确定,成为首都后,北京带领着我国一步步向前,从战后的衰败走到了综合国力排名第二的今天,这背后离不开北京市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