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过小村,绿水绕田,白鹭飞停在田埂啄羽翼,我有幸一见“漠漠水田飞白鹭”的美景。红墙上卷着须儿探头的洋丝瓜,流水淙淙穿过我们脚边的沟渠。夏正浓时,我为寻访诗情画意而来,便遇到了小村。


在洞山街子下车,宽敞的水泥岔路,引着我们进入一个小村庄。 村口有大石头上书“小吴邑”,路过了人家屋后的菜园,穿村而过的流水缠缠绵绵,忽见陌头小木屋,“半亩方塘一鉴开”。我们停住了脚步,被眼前景色深深吸引不想走下去了。


小池塘清露踏涟漪 ,一圈一圈泛起。塘水完完全全映照出蓝天、竹桥、小木屋。浅蓝色水仙花下游鱼躲躲藏藏,欢畅戏水。竹木桥是一根一根横木拼凑而成的,搭建于半亩方塘之上,引我们走向桥头老木屋,推开木栅栏合拢的粗树门,守塘人把屋子打扫得干净而又宽敞。它比不上大红灯笼雕梁画栋的酒楼气派,它不是沸反盈天的热火农庄,它只在这山水之间守着小池塘,静静徜徉。屋中老伯抱着水烟筒坐下,他告诉我们随便看,没什么规矩,注意安全就好。


活水流入方塘,水声很大,竟要盖过我们说话的声音,我的笑声完全放开了,我们拿着手机在这一方天地里尽情捕捉风景。时有农人扛着锄头吸一根自家裹的草烟从水泥路走过,目光却总是流转在这个水色小村里的。


我们随地就扔下了行囊,在小木桥上或走或跳拍着照片。我也会低头沉思,又凝神静听水声,而或坐到桥边,把脚放到水面上做出踢水的欢快动作来。我们走过长满高高杂草的田埂,采摘过水边零零星星的小花儿,也在屋边大石磨前假装搞怪用劲磨豆腐。三角梅开得正好,偶尔拾见几朵被雨水打落的,他们落在石磨与竹子斗笠上,红绿相间,这般相映成趣。我们走下小石台阶,捧起清水,凉爽的风恰好吹来,指尖到心底都是凉飒飒的,丝毫没有这样热辣天气下车马喧嚣处的酷热难耐。那透明水中有守塘人养殖的很多中华鲟,这黑鱼长过一般鲤鱼草鱼,长相奇特,生着胡须,瘦美健游。老伯说它们可以供人垂钓,在这里烹调食用。这是一个可以吃亲手所钓的鱼的小农庄,同行的小伙伴说改天一定约上三五好友前来垂钓,吃上一顿美味鱼餐。我深拥这一片山水,我愿在每一颗草的种子上留下我手抚摸过痕迹。玩到尽兴处了,我们像撒野的孩子一样追跑、洒水、笑声回荡。一晃眼半日时光流走,我们背上行囊该去看看别的风景了,与木屋作别,又向小村深处走去。


前行一段路右转 ,穿过层层的林荫,建在高山上的人家小村纷纷出现,有小孩们围拢聚集的小商店,也有人们输液、排队的社区诊所。路况相比较没有来时候好,可是这儿竹林幽深,景色也更清幽了。我们沿着村子又向下走,穿过石板铺成的下山路,草木长在道路两旁,稍向下看到打扫卫生的爷爷拿着竹稍扎成的大扫帚在清扫上山的路面,难怪这一路都是干净清爽的。他所站的方向,是一户独立而坐的人家,木楼上堆放着大垛木柴,木瓜树长在家门外的石头边。


走完所有石板路,一棵历经年岁的粗壮老树立在路边,我们终于到村中央了,一潭藻荇交横的青石板围成的水井在老树下,树荫遮住了一半水井。周围的石板宽大,这应是供村人洗菜洗衣的露天洗衣亭。我们再往村庄里走去,一幢老木楼像村门楼一样打开大门迎客,我突然笑着向一个老式商铺窗口跑过去,早就摆好了动作,呼唤同行者过来为我拍照,三两只鸡在地面啄食,丝毫不畏惧人来,依旧安适散漫啄米。窗台边是一些村里人放置的坐垫,这里应该已经成了大家冬天晒太阳或者每天茶余饭后聚集小坐、拉家常的场所了吧。窗口上方的“**服务部”白色字体很工整有力,它的不清晰更增添了岁月感。宽宽窄窄的巷道,红砖人家泥土老墙,行走于村中青石板上,一个接着一个弯子,会不会让我们邂逅撑着油纸伞穿着布鞋的小村姑娘。路过那悬挂着“小卖部”木牌的地方,行过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家的小分巷,我坐在菜园的矮墙上,墙上长着几株仙人掌,园中菜畦里五颜六色,菜品齐全。我坐的画面背景是一户瓦屋人家老泥墙半圆的花式构造,我爱极了这样清新而又夏天的颜色。拍照完了,我还是要求坐一坐再走,太过喜欢就像这般吧。电线穿梭在头顶的蓝天,摸过泥墙的质感。晴好的日子,我仿佛看到那年古朴小村中鸡鸣犬吠,日出日落人们往来种作,互相点头问询的样子。我们走到巷道尽头,一转身我看到一扇老旧木门挂在一面红墙上,肥厚叶子的藤蔓缠绕木门,爬满老墙。这般破败却又生机勃勃的画面,我思绪翩翩,这园子里是不是曾经满园春色,花满人家?是谁雕得这古拙的山光水色,这样唯美的巷陌,谁曾与谁在开了又败的花墙下欢笑?


我们走出寨子,路边的瓜叶、芋头叶子都成了我拍照的道具,我想记录关于小村的一草一木,我想把热闹来访留给小村,把小村送给我的安静祥和,喜意萦心带走。我在村口遇见满路的野花,它们形似小雏菊,我采摘一捧“假雏菊”,配上一身白裙子,好朋友说她想起了歌词里“穿碎花洋裙的姑娘”来,我们又在路边拍了很大一会儿照片,才真正慢慢出了小村。


绿油油的水田,白鹭纷飞的画面。干净整洁的老村庄,红墙泥瓦的烟火小巷。竹桥引路的鱼农庄,清透沁心的夏日池塘。他们还在山水画卷里执笔泼墨,我已经寻到了心上的画意诗情,它就在边城腾冲的诗意六月天里。

文字:聂彥
图片: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