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龙潭,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尤其是00后的孩子,而龙潭的形成想必不少人也是懵懵懂懂;其实龙潭的形成并无多复杂,究其原理很简单,泉水出自地下,积水达到一定深度便形成“潭”,往往很多潭因水很清,光与水的折射让人感觉“潭”深不见底,甚至还相传古时“潭”里住着龙,所以潭水经久不衰,慢慢地龙与潭便不分家,因此诞生“龙潭”一词!
那么你知道昆明4大龙潭的传说吗?
一、黑龙潭
“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清代诗人硕庆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表达黑龙潭的美景。黑龙潭位于昆明市北郊龙泉山五老峰脚下,早在唐宋年间就已成为昆明百姓在此祭祀求雨的地方。

明初,黔国公沐氏在这里大兴土木,并将其命名“黑龙宫”,经过明、清两代云南督抚多次修建不断完善。民国年间,这里称“龙泉公园”。传说云南龙王“黑龙”的龙宫就在此,这里的潭水终年不会干涸,所以称“黑龙潭”,龙潭周边有大量的梅花,每到盛开时节引来大批人们驻足观赏。

龙潭由清水潭和黑水潭两池水构成,两池水相通,中间以石桥为界,但一清一浊整个潭水看起来就像一个太极图,针对两潭的来历,民间还有这么个传说:很早以前有两条龙住在潭底的龙宫,一条为“青龙”另一条为“黑龙”。青龙比较有正义感,常施善民间所以其住的龙宫潭水为清水;而黑龙则作恶多端,其居住的龙宫潭水为黑水。
自古认为,黑龙潭是昆明“龙脉”所在地的说法很盛行,传言这里风水极佳,虽处闹市但其内部却安静怡人,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二、蓝龙潭
龙泉山有“黑龙潭”,龙泉路有个“蓝龙潭”。蓝龙潭曾经也是个美丽的龙潭,有着丰富的出水量,还被自来水厂引用进入昆明千家万户。“蓝”代表水的颜色,“龙”表示潭水深不见底,仿佛里面住着一条龙。

现在的蓝龙潭
早在10多年前,蓝龙潭出水量很大,这里的水尤为清亮,周边住户洗菜、饮用、洗衣服等村里的人都依赖着这水。可遗憾的是蓝龙潭的泉眼现已不复存在,泉眼上方被厚重的水泥板封住,出水口也没有半滴水流出。虽然难以让人接受,但这里的一个个小香炉和那一炷炷香,又让人不得不信,这里就是曾经的蓝龙潭。
在一定岁月里,蓝龙潭就如一个母亲,用自己清澈甘甜的潭水哺育着当时生活在这的人们,直至最后一滴水枯竭。
三、青龙潭
清乾隆四十一年,青龙潭开始建龙宫于潭区,够经过历代皇帝的持续修葺、扩建,青龙潭慢慢成型。1985年,美丽的青龙潭成为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两天青龙毅然跃立于潭中,每当微风吹过,倒映在水面上的龙影随着微波舞动,仿佛真有龙在潭水中游弋。

历经岁月变迁,今日的青龙潭更承载着时间过往带来的韵味,斑驳的石块是历史的记录者,高大的古树见证着龙潭的百年岁月。
四、白邑黑龙潭
在昆明有一个有名的水源地,名叫“松花坝”,始建于元代,是著名的赛典赤·赡思丁为了根治昆明水患建成的。沿松花坝水库向北行走可到达原嵩明县白邑,此地又名“邵甸”,古称“滇源”,在松花坝水库上游是盘龙江正源。这里泉眼遍地,过去曾有“白邑九十九眼龙潭之说”

此潭位于白邑龙潭营村南,远望是一座小山包,山脚有一座庙,名“黑龙潭寺”,该寺建于明代。泉眼就在庙中的龙潭,潭底望去,呈青黑色,故名“黑龙潭”。泉水涌流不停,水量十足,当地人说“有牛身子那么大的一股水”,水从潭中溢出,形成一条小河向南流去,注入松花坝水库。

当地的老百姓对这个龙潭特别敬重,每年正月都会在这里祭祀龙王,听说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没有谁敢砍一棵这座山的树,也没谁敢捕这河里的一条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且不论传说真假,昆明的滇池也好,龙潭也罢,这座城市的秀丽与那一汪汪水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