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千年,中国历史始终未曾出现断代。不过,正所谓天下的局势,分裂时间长了就会走向统一,统一时间久了又会出现分裂。
每到王朝行将覆灭之际,便会有形形色色的势力纷纷涌现,致使天下陷入混乱之局。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曾历经三次大的乱世阶段,每一次乱世的影响都绵延了数百年之久。
但最后一场乱世,却鲜有人谈起,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春秋战国
夏朝、商朝之后是西周,东周又分成两个阶段,分别是春秋和战国时期,最后秦朝实现统一,接着是西汉和东汉。
夏商周与秦汉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夏商周属于奴隶制社会。
在夏商周那个阶段,推行的是分封制度。这意味着,君主会把土地赏赐给自己的亲属以及立下功劳的臣子。
那些人获取土地之后,便对自己的土地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他们能够将自身的土地持续往下分配给其他人,如此层层递进。
某些王侯,每年都得向中央上缴一定数额的钱财,倘若爆发战争,还得派遣兵力支援。
这种模式在起始阶段的确可行,然而随着进程推进,其缺点会愈发显著。
在获得属于自己的封地后,他们会积极推动属地经济发展,同时提升属地的军事实力。

倘若皇帝具备强大实力,能够有效压制局势,那倒也无妨。可一旦失去压制力,诸侯便会心生别样念头。
此外,部分王侯受封之地距离较远,进而导致了朝廷难以有效管控的状况。
周平王东迁作为分界点,将周朝划分成两段,至于其中原因且听我道来。
在向东迁徙之后,周王朝步入了东周阶段,而东周又划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壮大,而周天子的权力却在悄然削减。
彼时,各诸侯国之间虽存在些许摩擦,但大体上都颇为讲究礼数。
恰在此时,各类文化纷纷兴起,“百家争鸣”的景象逐渐呈现。
儒家文化贯穿封建王朝长达数千年,而它正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在历史长河中,孔子、老子、墨子等人物都留下了极其显著的印记。
然而到了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就没那么讲究礼数了,为了取得胜利,他们会使出各种手段。

“合纵连横”同样是常被运用的策略之一,也许前一刻两个国家还亲密无间,下一刻就关系破裂了。
彼时存在众多诸侯国,其中七个尤为重要,它们分别为:秦、魏、韩、赵、楚、燕、齐。

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显然,他们都渴望在当时的社会里成为霸主。
故而,提升本国实力成为最为关键的要务,于是诸多国家推行了变法。
诸如秦国开展的商鞅变法,齐国推行的管仲改革、邹忌变法,以及魏国实施的李悝变法等皆是这般情况。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将领,白起、王翦、李牧与廉颇,被称作战国四大名将。

直至现在,仍有许多人对几个人的事迹饶有兴致地谈论着。
在春秋晚期的时候,孙武撰写了《孙子兵法》,这部兵书被称作“兵学盛典”。
重点在于这类经典,不仅能应用于战场之上,在商业以及竞争范畴,同样能够加以运用……
三国争霸
时光的巨轮不断前行,“秦始皇继承了秦国六代先王的丰功伟绩,挥动长鞭驾驭天下,吞并东周和西周,灭亡了各路诸侯。”

秦朝把其他诸侯国兼并,最终顺利实现天下一统,可仅仅到了第二代,秦朝便走向灭亡。
接着,大汉王朝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我们被称作汉人,与大汉王朝息息相关。
在汉朝国力强盛之际,能够喊出“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这般气势恢宏的诗句。
不过,汉朝也被划分为西汉与东汉,而王莽篡汉正是这两者的分界点。

不过,王莽掌权后致使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最终他兵败身亡。

刘秀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坎坷之后,最终成为了皇帝,他便是东汉的开国君主。
然而在汉朝时期,存在一个状况,即外戚夺取政权以及宦官扰乱朝政。
到了后期,皇帝所掌控的权力逐渐削减,在这一时期,皇帝理所当然地会想要重新夺回权力。
于是,董卓以诛杀宦官为借口,进军京城。

然而,这种做法无异于“引狼入室”。董卓借助宦官以及年幼的皇帝,成功掌控了朝堂。
董卓的行径引发了诸侯的怨愤,曹操倡议十八路诸侯共同征讨董卓。
然而,这十八路诸侯各怀异心,致使讨伐行动未能取得成功。
然而,给天下带来灾祸的董卓,最终丧命于吕布之手,此后曹操开始以天子之名来号令诸侯。

刘备所代表的势力处于蜀汉之地,而孙权建立的势力位于东吴,三国鼎立的局势也在此时逐渐形成。
尽管曹操并未称帝,但他为其子“曹丕”称帝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在曹丕登基称帝后,魏国宣告正式成立,此后魏国把蜀国消灭了。
然而,司马懿之孙司马炎杀害了魏国皇帝,此后西晋得以建立。

公元280年,西晋把东吴覆灭,中国由此正式迈入统一时期。
然而,西晋时期爆发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一事件正是在这个阶段于中国发生的。
这段历史着实称得上黑暗至极,少数民族构建起了属于自身的政权,“五胡十六国”便是这般情形。
在百年时间里,汉族人口大幅减少了1500万,仅余400万汉人。

公元316年,匈奴灭掉西晋,魏晋南北朝时期自此开启。
五个国家共同构成了南朝,而北朝则由四个国家组成。在这一时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较为迅速。
公元581年,杨坚篡取北周政权,隋朝宣告建立,中国由此迈向统一。
然而隋朝存续的时长也不算久,到了杨广当政时,国家涌现出极为严峻的问题。

隋末时期,李渊于晋阳举兵起义,公元618年,唐朝宣告建立,李世民在唐朝创建过程中贡献卓越。
此后李世民登基称帝,历经数位皇帝的不懈努力,唐朝在各个领域均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多个盛世的出现让唐朝的威名远扬四方。
五代十国
唐朝时期,有大量外国人到我国学习。
直至如今,我国在海外的聚居区域,皆被称作唐人街,由此便能看出唐朝的繁荣达到了何种地步。

在唐朝,涌现出大量知名人物,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及画圣吴道子等。
不过,如同众多朝代一般,唐朝自安史之乱后便从强盛走向了衰落。
唐朝为了平息安史之乱,只能把手中的权力下放到节度使手中。

节度使在最初获得权力之际,理所当然地对朝廷尽忠职守。
然而,在他们掌握一定权力之后,便逐渐形成了割据势力,中央的权力也随之慢慢减弱。

唐朝后期,除了黄巢起义这一重大事件外,宦官与朋党的争斗同样是极为严峻的问题。
黄巢起义持续了十年之久,这十年间,唐朝的根基遭受重创,元气大伤。
公元907年,朱温篡夺唐朝政权,唐朝宣告覆灭,五代十国时期自此开启。

五代所指的是五个政权,而十国指的是中原以外的十个割据政权。

五代十国正式落幕之际,宋朝宣告建立。从历史的角度看,五代十国无疑也存在积极的一面。
就像我国经济重心往南方转移的关键时期是五代十国,同时那个时期的文化也有所发展。
然而,人们在提及古代乱世时,往往很难联想到五代十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中一个缘由是,相较于春秋战国和三国,五代十国存续的时长较短,仅仅53年。
此外在文化领域,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相较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要逊色许多。
在任务形象方面,三国时期涌现出众多英雄豪杰,相比之下,五代十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则相对较少。
它们的精神核心也存在差异,三国时代忠诚与义气并存,然而五代十国时期社会秩序混乱。

父子、兄弟之间会相互屠戮,武将一旦有了能力就企图取代上级,五代十国还出了个有名的儿皇帝——“石敬瑭”。
除了前面提到的内容,还有广为人知的文学著作《三国演义》。
在接触这类影视作品后,人们自然而然会对三国时期的人物有较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