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都知道,秦始皇花了十年的时间,就把长达五百多年的乱世给终结了,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大一统。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这五百多年一直都是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就让人纳闷了,这么长的时间,它到底算是什么朝代呢?为啥又要叫 “春秋战国” 呢?何为“春秋”又何为“战国”?今天咱们就好好地探寻一下这段历史。

先来说说这春秋战国到底属于哪个朝代。简单来讲,春秋和战国虽然紧紧挨着,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可不管是春秋还是战国,都属于周平王东迁洛邑后的东周。东周的前半段,周王室衰落,诸侯国势力崛起,先后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宋襄公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此为“春秋”;东周的后半段,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史称“战国七雄”,此为“战国”。

东周一共传了 25 个王,存在了 515 年。可以这么说,东周一建立,就标志着春秋时期开始了。这长达五百多年的乱世,春秋和战国各占了两百多年。春秋时期一结束,就马上进入了战国时期,没有很明显的时间点,所以才喜欢统称“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那可真是热闹非凡,一堆诸侯国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开始,诸侯国数量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大家为了抢地盘、争资源,那是三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在这过程中,一些实力弱小的诸侯国就被强大的给吞并了。经过两百多年的折腾,诸侯国数量明显少了很多。但剩下的春秋五霸可都是狠角色,实力一个比一个强,它们之间的战争也变得更加激烈,有时候甚至直接就是灭国之战。

而战国时期,其实和春秋时期一样,并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时间点。现在课本上以及大家普遍的说法,是从公元前 475 年开始的。但北宋司马光写的编年史《资治通鉴》,却把 “三家分晋” 这件事,当作是周礼崩坏、群雄逐鹿的标志,所以认为战国是从前 403 年开始的。不管咋说,春秋和战国开始的时间虽然有争议,但它们结束的时间那可是清清楚楚,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时候,长达五百多年的乱世,就这么被秦始皇给终结了。

接下来,咱再好好说说,为啥这两个时期要叫 “春秋” 和 “战国”。先来说说 “春秋” 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啊,用 “春秋” 来代表这个时代,最早和 “春秋” 这个词的一个含义有关。在东周的时候,各个诸侯国对写史书这事儿都特别重视,不过具体的做法有点小差别。比如说鲁国,它记事的时候,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来记录的。为啥要这样呢?这就得说到古代社会的特点了。在那个时候,春天和秋天可是非常重要的季节,很多大事都发生在这两个季节。

先说战争,古代打仗可不像现在,想啥时候打就啥时候打。春天的时候,粮食储备充足的国家,就喜欢去攻打别的国家,为啥呢?因为这样可以干扰敌国播种粮食,让他们这一年都没饭吃。那粮食不多的国家咋办呢?他们就瞅准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啊,去抢别人的粮食正好。除了战争,像祭祀、新王继位、国与国会盟、谈判这些重要的仪式,也都选在春秋两季。这是因为 “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举行礼、乐活动,都需要比较大的户外场所,大夏天热得要死,大冬天冷得要命,谁愿意在这时候出去折腾啊,所以冬天和夏天大家都窝在家里读书,春秋的时候就出来演习礼、乐。祭祀、继位这些事儿,都是礼、乐的延伸,自然也都在春秋季节举行。所以啊,咱们去读古代的史书就会发现,不管是哪个国家,夏天和冬天发生的大事都特别少。

这么一来,“春” 和 “秋” 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鲁国的史官就用“春秋”给自己国家的史书命名。不过,这还不是 “春秋” 成为东周前半段历史特称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关键人物是孔子。孔子就是鲁国人,他对自己国家的历史那肯定是格外上心,于是他就重新整理了鲁国的历史,弄出了一个新的《春秋》版本。这本书后来还成了儒家的经典之一。孔子在儒家那可是圣人,后世的文人都把他当 “神” 一样崇拜。

而给历史时代命名,正好是文人的工作,这些文人信徒干啥事儿都喜欢和自己的 “神” 扯上关系。有个文人就发现,孔子整理的《春秋》,记载的时间是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722 年 - 公元前 481 年),这和 “平王东迁”(公元前 770 年)到 “三家分晋”(公元前 476 年)的时间段差不多吻合。这文人眼睛一亮,就把这个时代取名叫 “春秋”。这个命名方式在文人圈里迅速传开,大家都觉得挺合适,于是 “春秋” 这个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

再说说 “战国” 这个名字。春秋后期,各个诸侯国之间互相吞并,打来打去,到了三家分晋的时候,就只剩下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诸侯国了。这七个国家那可是谁都不服谁,连年打仗,战争那叫一个频繁、激烈。当时的人们就把这七个大诸侯国叫做 “战国”,也就是说,那时候这七个国家都被称为 “战国”。一直到西汉初年,“战国” 这个词的意思都没啥变化。后来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这本书的时候,才开始把 “战国” 作为这段特定历史时期的名称。从那以后,“战国” 这个名字就正式被用来称呼春秋之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这个时期了。

春秋战国这长达五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充满了战乱和纷争,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上,周王室的权威一落千丈,诸侯们纷纷崛起,开始争夺天下霸权。经济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商业也逐渐繁荣起来。文化上,那更是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盛况,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他们的出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五百多年里,还涌现出了无数英雄豪杰和传奇故事。像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让齐国一下子变得强大起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重耳流亡多年,最后回国即位,成就霸业;楚庄王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一雪前耻。还有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让秦国迅速崛起,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秦合纵六国,佩戴六国相印,风光无限;张仪则以连横之术,帮助秦国破解合纵联盟,为秦国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这些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混乱,但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它对中国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咱们了解这段历史,不仅能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还能从中学到很多经验和智慧,对咱们今天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呢。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麻烦动动小手点赞、收藏加关注】
参考文献:
《左传》:左丘明所著
《史记》:司马迁撰
《春秋经》:相传由孔子修订
《战国策》:西汉刘向编
《中国通史》吕思勉著
《先秦史》钱穆著
《周代城市研究》徐峰著
《春秋时期盟誓研究》张全民著
备注:本文章图片均出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