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拉奇幻变身记,奇遇之旅开启

曲拉奇幻变身记,奇遇之旅开启"/

“曲拉”变身记
在一个遥远的东方国度,有一个名叫曲拉的小村庄。这里风景如画,村民们勤劳善良,生活和谐。然而,曲拉村却有一个困扰村民多年的难题——村里的水井水源不足,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村民们纷纷出谋划策。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共同建设一个水利工程,以便将远处的山泉引入村庄。
曲拉村的年轻人小明是工程项目的负责人。他深知这个工程的重要性,决心带领村民们完成这个壮举。在建设过程中,小明带领大家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工程进度也逐渐加快。
然而,就在工程即将完工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由于施工过程中不慎,一条巨大的裂缝出现在山体中,导致山泉水源大量流失。这样一来,原本就水源不足的村庄,现在更是陷入了困境。
村民们面对这一突变,心情无比沉重。小明也倍感压力,但他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经过一番研究后,小明发现裂缝处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上面刻着一些神秘的符号。他猜测这可能是一块神石,或许能够指引他们找到新的水源。
于是,小明带领村民们将神石搬到了村庄中央。在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后,神石突然发出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村庄。
光芒消散后,村民们惊奇地发现,村庄附近的一座小山丘突然裂开,露出了一个

相关内容:

要不是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乳(曲拉)交易中心碰到记者,牧民拉马加可能还不知道,做了这么多年曲拉,自己竟和雀巢、卡夫等知名企业“关系密切”。

“曲拉”源自藏语译音,说的是新鲜牦牛奶提取酥油后剩下来的副产品,即奶渣。

过去,和大多数牧民一样,拉马加要么倒掉奶渣,要么把奶渣晒干做成曲拉。曲拉就成了牧民日常食用品或牲畜初春补充的饲料。

拉马加家住甘南州碌曲县尕海镇加仓村。这里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一部分。

“吃不完,卖不掉。”多年前,曲拉过剩,一度困扰着拉马加和牧民们。直到遇到了甘南华羚乳品集团,拉马加的“烦心事”变成了“甜心事”。

实际上,曲拉富含的牦牛乳酪蛋白是生产干酪素的重要原料,而干酪素具有良好的黏合、成膜和光亮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食品和医药等行业,国内外市场需求非常大。雀巢、卡夫等知名企业就是华羚乳品集团的重要合作伙伴。

这家地处甘南州合作市的企业借助科技创新,建立了技术研发团队,联合中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技术研发合作,不断提高曲拉附加值,开发曲拉“高端”线路。

不只是简单的买与卖。该企业还打造了曲拉交易中心,并在乡村设立收购点,聘请牧民作为企业员工,统一收购曲拉。

现在,拉马加干劲十足,因为“自己现卖现结,企业从不赊欠”。

华羚乳品集团董事长敏文祥介绍,经过多年发展,企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牧民建立了稳定的产业带动长效机制。尤其是曲拉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其价格由最初每公斤1.2元上涨到最高时的每公斤53元,增长了44倍。

敏文祥表示,该企业累计投放牧区的原料收购资金达到86亿元,带动甘肃、青海、四川等五省藏区牧民10.6万户53万余人发展养殖业。其中,带动了2.95万户甘南州牧民。

依托藏区丰富的原料市场,该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带动效益日益明显。

作为企业指定的收购工,甘南州夏河县博拉乡村民周加布几乎每天都要到收购点收鲜奶。“在家门口就能把奶卖了,人很多,常常需要排队等候。”

除了做好收购工,周加布还会卖牦牛奶和曲拉,一年下来,挣的钱多了起来,日子也好过了起来。

当前,合作市970户558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于企业带动,稳定增收。牦牛乳、曲拉产业对牧民群众户均年纯收入的贡献率达45%。

甘南州委副秘书长郭路表示,曲拉的“变身”帮助着越来越多农牧民脱贫致富。“世界稀缺、中国特有的牦牛浑身是宝,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政府、企业和牧民可以做的文章还有很多。”

目前,拉马加长年给企业供应曲拉,生产多少就能卖多少。对他而言,“奶渣渣”真的变成了 “金疙瘩”。(新华社记者石超、张文静、文静)



来源:新华社 新华视点

发布于 2025-07-20 00:43
收藏
1
上一篇:联播观察|从“曲拉”奇观到酪蛋白盛景,炉霍牧业焕发新活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