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渣曲拉变“金疙瘩”,助力脱贫攻坚新篇章

奶渣曲拉变“金疙瘩”,助力脱贫攻坚新篇章"/

奶渣“曲拉”变身脱贫“金疙瘩”这一现象,体现了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如何将地方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助力农民增收的故事。
曲拉,又称奶酪渣,是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的一种传统食品。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市场信息不畅通等原因,曲拉一直以低价销售,农民从中获得的收益有限。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各地政府纷纷将曲拉作为重点产业来培育,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以下是奶渣“曲拉”变身脱贫“金疙瘩”的几个关键步骤:
1. 政策扶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民种植优质牧草、养殖牲畜,提高奶源质量。同时,加大对曲拉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2. 技术创新: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曲拉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同时,研发新型曲拉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3. 品牌建设: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提升曲拉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参加各类展会、举办品鉴活动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
4. 市场拓展: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将曲拉销售到更多地区。同时,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宽线上销售渠道。
5. 农民培训:组织农民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市场意识。通过技术指导和政策宣传,帮助农民掌握曲拉生产、加工

相关内容:

8月26日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一牦牛乳制品企业拍摄的牦牛乳产品。

“曲拉”是藏语译音,指牦牛牛奶提取酥油后的副产品——奶渣。近年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乳制品龙头企业从牧民家中收购“曲拉”,经过提取加工制成高附加值的干酪素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草原上“曲拉”的收购价格也上涨到最高时的每公斤53元。目前甘南州已成为全国的“曲拉”交易中心,“曲拉”收购惠及甘南州2.95万牧户,原先的奶渣“曲拉”已成为当地牧民脱贫增收的“金疙瘩”。

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 摄

发布于 2025-07-20 00:43
收藏
1
上一篇:科技赋能牧民新篇章,废奶渣变金疙瘩,藏区脱贫致富路 下一篇:曲拉魔法变身记,神奇旅程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