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招生季,你必须注意的十大招生事项

2023年招生季,你必须注意的十大招生事项"/

2023年的招生工作即将开始,以下是一些招生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政策遵守":确保招生工作严格遵守国家教育政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文件以及学校的招生章程。
2. "公平公正":招生过程必须公开、公平、公正,不得有徇私舞弊行为。
3. "招生章程":提前制定详细的招生章程,包括招生计划、录取规则、专业设置、收费标准等,并确保章程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4. "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招生政策,让考生及家长充分了解招生信息,同时正确引导考生选择。
5. "招生简章":及时发布招生简章,包括招生专业、招生人数、报名条件、考试科目、录取原则等。
6. "报名咨询":设立专门的报名咨询渠道,解答考生及家长在报名过程中的疑问。
7. "资格审查":对考生报名信息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考生信息真实、准确。
8. "考试组织":考试的组织要规范,确保考试安全、公平、公正,考试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9. "成绩处理":合理处理考生成绩,确保成绩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10. "录取规则":严格执行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确保录取过程公开透明。
11. "公示录取结果":录取结束后,要及时公示录取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12. "新生入学":做好新生入学前的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姜琳透露,广外今年计划招生5040名。面向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其中在广东以外的22个省份计划招生766名。对广东考生,专业录取按“分数优先”原则,学校将所有出档考生按高考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排序;高考投档成绩相同的考生,高考排位前者优先;考生投档总分排位相同时,优先录取已修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的考生;不设置专业志愿级差。

对外省考生,学校根据生源情况将所有出档考生按高考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不设置专业志愿级差;当高考投档成绩相同时,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序原则排序;没有明确排序原则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则参考单科成绩排序,文科考生依次比较语文-文综-外语-数学;理科考生依次比较数学-理综-外语-语文。

姜琳提醒,学校将于6月22日举办校园开放日,欢迎所有对广外感兴趣的考生来到校,咨询各个专业的招生情况。

外语学科与非外语学科“双轮驱动”培养特色人才

据介绍,广外非常注重培养特色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呈现出以下几个特色:

一是学校在外语学科方面具有比较强的优势,主要推行“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的“双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学校自2015年起实施学分制改革,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主安排学习进程,缩短或延长学习时间,最短3年,最长6年。学生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实现提前1年毕业,也可以选择出国学习暂时休学,回国后继续完成学业。

三是学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设置了灵活转专业的政策。在校4年期间有两次转专业的机会,转出无限制,转入有门槛。“只要学生足够努力,都可以进入到他自己喜欢的专业。”据她介绍,该校2019年有192名申请转专业,144名成功实现了转专业,成功率在75%。

四是学校设有很多创新班。比如今年将开设一系列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班,选拔最优秀的学生进入。“这些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还需再掌握一门法语,同时还有一门专业知识,像会计等等。”姜琳表示,学生在四年学习中将有机会到国际组织实习,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攻读研究生,最后推荐他去联合国或者其他国际组织工作。

此外,为培养多规格、复合型人才,学校推行主辅修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以主修专业为依托,同时修读另一个专业。辅修(双学位)专业要求跨学科门类修读。目前,学校已开设英语、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法学、金融学、应用心理学、软件工程、日语、朝鲜语等辅修专业。

“今年一共有66个本科专业招生,分属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教育学和艺术学8大学科门类。其中有21个专业按大类招生。”姜琳说,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另外,学校有两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此外,越南语、朝鲜语、泰语、印度尼西亚语、英语、法语、日语、国家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计算机等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此外还有一些省级重点专业、名牌专业等。具体信息考生可登录学校官网查询。

作为一所外语外贸类大学,国际化是学校办学的一个显著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011年,学校与联合国签署合作备忘录,成为华南地区第一所与联合国签署合作备忘录的大学。该合作项目为广外学生进入联合国实习提供了机会。同年,学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起入选“亚洲校园计划”,成为入选该计划的唯一一所外语类院校。目前,学校已与57个国家和地区的402所高校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有各类学生出国(境)学分项目213个,包括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54个、交换生项目96个、单项派出项目63个。各类出国(境)学习学生每年近1000人次,占单届学生总数的20%。

为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赴国外知名大学学习,学校设立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生出国(境)学习项目奖学金”,最高奖金达20万元。除此之外,学校还设立了出国(境)奖学金和出国(境)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金最高奖励(资助)额度均为3万元。从2016年起,学校派出学生分别赴英国牛津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法国巴黎跨文化管理与传播学院(ISIT,原名高等翻译学院)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学习。

在广外,每年上千学子走出国门接受异国文化的熏陶,上千留学生共聚于此接受中国文化的陶冶,每天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在这里相聚。“我校合作大学遍布全球,地球村一样的文化在这里展现。”

毕业生就业率高且就业质量好

姜琳表示,学校毕业生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社会美誉度,呈现出“三高”态势,即就业率高、就业层次高、就业满意率高。以2018年毕业生为例,总体就业率在99.92%,位列全国前列。88%的学生主要留在广东就业,除此之外北京、上海等地区是省外就业的主要地域。2018届毕业生中有6.4%的学生在外交部、商务部之类的政府部门工作,目前外交部共有学校毕业生100多名。35%的同学在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就业,50%左右的学生会去一些大型的私人外资企业或创业。数据显示,2018届毕业生中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有637名,占单届毕业生总数的15%。

基于这样方法良好的就业态势,学校在2009年时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3年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发布于 2025-07-16 15:14
收藏
1
上一篇:洁净室概述,了解洁净室及其相关标准和注意事项 下一篇:权威解读丨哪些新冠病毒感染者需就医?居家隔离治疗注意事项及专家解答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