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磁共振诊断,关键注意事项解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磁共振诊断,关键注意事项解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无创检查手段。以下是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磁共振诊断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 "检查前准备": - 确保患者没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夹等,因为这些金属物品可能会干扰MRI设备。 - 检查前告知患者不要穿着带有金属的衣物,如项链、耳环等。 - 如果患者对某些药物过敏,需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在检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检查过程": - 检查过程中,患者需保持平躺,并按照医嘱保持身体不动,以免图像模糊。 - 如果患者感到不适,应立即告知操作人员。
3. "图像分析": - 专业的放射科医生应仔细分析MRI图像,注意观察椎间盘、椎体、椎间孔、硬膜囊、脊髓等结构。 - 注意椎间盘的形态、信号强度以及是否有突出、脱出等情况。 - 观察脊髓、神经根是否有受压或受损伤的迹象。
4. "诊断报告": - 检查完成后,医生应出具详细的诊断报告,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程度、有无神经根受压等。 - 报告应清晰、准确,便于临床医生制定

相关内容:


椎间盘超出椎体终板边缘的病理性延伸分为膨出、突出、脱出或游离。椎间盘膨出是由于纤维环内的松弛和撕裂导致的,纤维环允许髓核非局灶性延伸,后椎间盘边缘形成光滑的曲线轮廓。椎间盘膨出呈宽基、环向,可使椎管和神经孔变窄。椎间盘突出,是局部超出椎体终板边缘。椎间盘突出和膨出是相似但不同的病变,突出指髓核突出,其中没有完整的环形纤维残留。从解剖外观上看,在突出部分,椎间盘膨出与原椎间盘保持宽基底部,而在突出部分,有窄基底部或颈,与原椎间盘保持连续性。在MR的每一个病例中不能可靠地进行这种区分,因此术语“disk protrusion”通常保留用于小的突出,而“extrusion”用于大的突出。区分椎间盘突出的位置是中央型、中央旁型还是有孔型至关重要。图44.1 A、B分别显示矢状T2和轴位T1WI上L4-5节段椎间盘突出。


▲ 图44.1


L4-5和L5-S1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90%。这种特殊的突出在(A)矢状T2WI上向下迁移,并与原生椎间盘呈等信号。在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下,由于水份缺失和偶尔的椎间盘内气体,自体椎间盘可能在T2WI上表现出低于正常的信号。(B)轴位T1WI将该椎间盘脱出定位于右侧中央旁位置。注意高信号硬膜外脂肪内的左L5神经保留了低信号,刚从硬膜囊出来。右硬膜外脂肪和L5神经被脱出椎间盘挤压。硬膜外脂肪检查(在腰椎中更为突出)可在轴位T1WI上检测到细微的椎间盘突出。中央旁型突出倾向于撞击神经根,而椎间孔型突出会压迫孔中的神经节或神经根。因此,当图44.1 A、B中的中央旁型突出压迫L5神经根时,该椎骨水平的椎间孔突出将累及L4。急性压迫神经可能在T2WI上表现出高信号水肿并增强,尽管在该患者群体中并未常规获得增强成像。中央型突出不太常见导致神经根病症状。图44.1 C,D显示了L5-S1中央和右侧中央旁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注意,在(C)矢状T2WI上,突出的椎间盘已经稍微向下迁移,而(D)轴向T2WI显示了退出的右侧S1神经根的撞击。此外,请注意,在这些T2加权图像上,该突出的椎间盘与原椎间盘呈相对高信号。尽管突出部分的高信号下延部分明显与原生椎间盘相邻,但信号的这种变化提示存在椎间盘碎片——这是术前的一个重要发现。椎间盘脱出通常还表现为造影后边缘增强(由外周纤维变性组织所致)。滑膜囊肿,如图44.2 A-C所示,可能在外观和症状学上酷似椎间盘突出症。(A)矢状位T2WI显示病灶与脑脊液等信号,轮廓信号较低。滑膜囊肿的信号因囊肿内容物而异,但在T1和T2WI上,此类囊肿通常与脑脊液呈等信号。(B)轴位T2WI主要将病变定位于椎管右侧,并显示其与严重退化的右侧小关节相关联——这种相关性存在于大多数症状性滑膜囊肿病例中,也是其与椎间盘突出症鉴别的关键特征。囊肿将硬膜囊压迫向左移位,并使右侧隐窝消失。(C) CE T1WI显示滑膜囊肿典型的边缘增强。连体神经根在CT上也可能与小椎间盘突出混淆,但在MR上很容易通过其与脑脊液的等信号来区分。转移至硬膜外腔的病例很少以椎间盘水平为中心,表现出均匀的对比增强,这一点便于与椎间盘突出和滑膜囊肿鉴别。




▲ 图42.2

发布于 2025-07-16 15:16
收藏
1
上一篇:机关单位工作必备,18个不容忽视的小细节,条条都是关键 下一篇:阳康重生记,免疫系统打赢仗后,医生提醒六大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