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及米其林,许多美食爱好者都耳熟能详。这家自 1889年在法国创立的轮胎制造巨头,不仅在轮胎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还与美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从轮胎巨头到美食圣经,米其林用星级评价重塑餐饮世界,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再获殊荣,连续两年斩获技术类大奖,包括“年度轮胎制造商奖”与“轮胎技术创新奖”。
在1900年的第5届巴黎世界博览会上, 米其林兄弟创造了《米其林指南》,其中包含了驾车出行所需的加油站、餐馆、旅馆及维修厂等各类信息。1926年,《米其林指南》创新性地引入了星级评价制度,对餐厅的食材、厨师技艺、创新水平、性价比及烹饪水准进行综合评估,从而诞生了一星、二星及三星的评级体系。除了对星级餐厅的精心评选,米其林还推出了另外两大评级体系:“米其林餐盘”与“必比登推介”。米其林评星采用匿名评审与多维度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核心标准涵盖食材质量、烹饪技艺、创新性、物有所值及一致性。评审员通过多次匿名探访,依据5项公开标准对餐厅进行星级划分:一星(值得驻足)、二星(值得绕道)、三星(值得专程)。评审全程保密且动态更新,未通过官方渠道申请或付费干预。
其实静下心来捋一捋,米其林所走的的两条路其实是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外人看他“超人不穿内裤,牛人不走马路”,其实他的所作所为都没离开“汽车”这一初心。它的初衷就是让人们“开车去吃饭”,从而让更多人上路,间接增加轮胎的销量。随着指南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了米其林星级餐厅,开车旅行,甚至跨国美食之旅成为了一种时尚。
例如,许多法国乡村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原本只是普通的家庭旅馆或小酒馆,但因为入选指南,吸引了大量美食爱好者,最终发展成了世界顶级餐厅。这也让法式餐饮文化进一步传播,影响力远超出法国本土。
如今,米其林品牌横跨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却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极高的影响力。这两者的交汇,最初只是一次有点想当然的营销策略,但最终却成为了历史上最成功的品牌故事之一。
米其林二星的淮扬菜,第一次尝试,还不错。首先是餐前开胃小菜。
蟹肉蛋白文思豆腐羹。





感谢欣赏
#安德路的罗尼有点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