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是一天比一天闷热,地上的热气往上冒,白天基本不敢出门,太阳下山了才敢出去稍微活动一下。
今年的小暑节气是在7月7日,查了一下农历,是六月十三。老人们常念叨的农谚,正好能对上。
这句农谚里有这么半句话:“小暑逢单热死牛”。十三是个单数,意思就是说,如果小暑这天正好是农历的单日子,那后面的天气就会特别热。
“热死牛”不是说真的有牛给热死了,而是说天热得连最能吃苦耐劳的牛都受不了。以前的老书里也写过,清代《滦州志》就记着,有一年小暑是单日,天气酷热,野外有牲口因为干渴而死。

这种持续的高温天气,主要是因为“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夏天的时候,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锅盖,把大地罩得严严实实,热气散不出去,只会越来越热。
对在地里干活的人来说,这种天气最难熬。太阳最毒的时候根本没法下地,只能天不亮就去,天黑了再回。“单日小暑晒破皮”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

那么,农谚的另外半句是怎么说的呢?
“小暑逢双把扇丢”。这就好理解了,意思是如果小暑节气正好轮到农历的双数日子,那天气就可能比较凉快,扇子都可以扔一边不用了。
明代的农书《群芳谱》里就提到,小暑这天要是能下场雨,暑气就能消减不少。还有民国的《萧山县志稿》也记载过,某个双日小暑,午后一场大雷雨,炎热马上就退了,到了晚上风都带着凉意。

双日小暑之所以会凉快些,多半是因为有降雨,或者正好有台风过来,再或者有北边的冷空气下来。这些天气一来,就把那个闷热的“锅盖”给掀开了一道缝,风一吹,人自然就觉得舒爽了。
这时候的天气,傍晚在村口树荫下乘凉聊天的人就多了。孩子们在外面跑着玩的时间也长了,不像大热天那样蔫头耷脑的。
农谚里还有“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的说法,指的就是这个时候如果打雷下雨,天气就会变得凉爽多雨,跟梅雨天似的。
回过头来看今年,小暑是农历六月十三,是单数。现在离小暑还有些日子,我们这的温度都已经有33度了,但人体的感觉像是快40度,闷得喘不过气。

看来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农谚,确实是他们长年累月观察天气总结出来的经验,今年这个夏天恐怕会相当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