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单双日闹脾气,老天爷算账、新说法打架,今年热不热实锤了。
最近网上又开始传那个古谚:“小暑逢单热死牛,逢双把扇丢”。村里的李大爷天天念叨这话,说今年小暑是农历六月十三,单日子,肯定要热死人。我看着街上晒得发软的柏油马路,空调外机轰隆声比下雨还响,心想这话说得还真准。
村里老人说古时候志书里记载过,某年单日小暑真把牲口热死了。清朝滦州志上写着,那天天旱得井都干了,热气能把人烤熟。民国萧山那边倒好,有年双日小暑下大雨降温,连扇子都不用摇。这说法到底准不准呢?
气象台说是副热带高压在作怪。单日小暑时这高压系统特别稳,像锅盖扣在头上,太阳一晒就冒油。双日子遇上台风或者雷雨,高压锅盖被掀开,气温能降好几度。现在天气预报说今年确实要热,上周温度都33度了,水泥地烫脚后跟。
城里人忙着买冰垫,外卖冷饮订单翻倍。农村的老把式凌晨四点下地干活,中午躲屋里不出来。我家老黄牛趴在泥坑里,尾巴都不愿动一下,可太理解“热死牛”这个词了。

手机软件显示七号是小暑,正好对应农历单日子。朋友圈早被这段话刷屏,超市电风扇卖断货。我妈把被子都收出来了,说双日子晒被子蓬松,可现在谁信啊。
气象站说这几天高温橙色预警,地面温度超六十度。街边早餐摊都不敢开明火,环卫工人都穿成了太空服。晚上八点温度才稍微低点,广场上多了溜达的人,但没人敢说自己不怕热。
村里有个大学生反驳说这只是巧合,古代记录没现在准。但也有人说这些年确实单双日子温差大。前年双日小暑真下了暴雨,后巷积水齐腰深。去年单日子持续四十多天高温,连狗都不愿趴阳沟上。
我打开手机看实时数据,此刻体感温度四十一度。隔壁王叔在阳台上装了遮阳网,说准备熬过这波热浪。街道发了防暑降温通知,建筑工地调整了作息。社区群里提醒大家别中暑,语气比领导开会还严肃。

天气预报说了,未来一周持续晴热,今晚最低温度28度。我家空调滤网三天没洗,嗡嗡响得跟电钻似的。冰箱里西瓜堆成小山,冰镇啤酒见底的速度比夏天还快。阳台花盆都搬进来了,怕太阳晒化塑料筐。
便利店冰柜前排起长队,矿泉水卖得比啤酒快。外卖小哥头盔下全是汗,电动车仪表盘显示轮胎气压报警。银行开了空调却限流,说太挤机器会跳闸。菜市场鱼贩往水箱加冰块,滋滋声像下雨。
气象专家解释副高系统还要稳定十天,冷空气得下周才到。卫星云图上看不到雨带,只有大团热浪从南向北推。学校停了体育课,操场塑胶跑道软得能掐出黑胶。
我给奶奶送凉茶时,她正摇着蒲扇看手机视频。屏幕上专家分析单双日关联,评论区吵成一锅粥。窗外知了叫得撕心裂肺,远处建筑工地红旗晒得褪了色。

现在连外卖都改夜间配送了,骑手们等在便利店门口乘凉。公园长椅全占满了,大爷大妈把折叠凳摆成阵营。社区发了藿香正气水,工作人员嗓子喊哑了还在提醒。药店人丹薄荷油卖完了,老板在朋友圈补货求点赞。
七号当天果然热得反常,柏油路晒出了裂缝。气象站记录最高四十三度,创下十年新高。晚上九点温度还在三十度,路灯下蚊子热得飞不动。我关掉风扇直接躺冰地板上,听着楼下争吵声——有人说早说了要热死牛,有人骂农谚不准,说扇子早该扔了。
这波热浪持续到十二号才退,天空飘了两天零星小雨。气象台发通告说高温红色预警解除,写字楼里欢呼声震天响。超市电扇重新上架,价格涨了两倍还有人抢。社区群里发高温补贴通知,会计的计算器按得噼啪响。
现在回想起这段日子,手机相册里全是蓝天和汗水。朋友们聊天群名改成“求雨帮”,表情包全是冰块和西瓜。村口大槐树叶子蔫了不少,树荫下再没人唠嗑,都被晒得不敢坐太久。

这天气真邪乎,单双日子还真应验了。不知道明年这时候,又是啥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