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勋臣阴影,获勋章最多国军将领劣迹三逃战场之谜

抗战勋臣阴影,获勋章最多国军将领劣迹三逃战场之谜"/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军确实有一些将领因战功卓著而获得勋章,但关于“获得勋章最多的国军将领劣迹斑斑三次在战场上独自出逃”的描述,并没有确切的史料支持这一说法。以下是一些关于国军将领的普遍认识:
1. "勋章与战功":在抗日战争中,国军将领确实因战功获得了不少勋章,但获得勋章数量最多的将领并非普遍认知。
2. "劣迹斑斑":关于国军将领的劣迹,确实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获得勋章的将领都有劣迹。
3. "战场出逃":在抗日战争中,确实存在一些将领因指挥失误或个人原因在战场上撤退或出逃的情况,但这并不代表所有获得勋章的将领都有这种行为。
综上所述,关于“获得勋章最多的国军将领劣迹斑斑三次在战场上独自出逃”的说法,没有确凿的史料支持。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的态度来分析他们的功过。

相关内容:

孙元良是国民党将领在抗日战争时期接受勋章最多的一个。早在1932年2月,他率部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因作战有功,被授予宝鼎勋章,为此升任中将师长;1937年8月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又被国民党政府授予云麾勋章。抗战末期收复贵州独山后,又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并任重庆警备司令。

原籍浙江绍兴、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的孙元良,家庭背景很不错,父亲孙廷荣,曾任清廷知县。叔父孙震,曾任第二十二集团军司令官、国民军第五绥靖区司令官等职。孙元良的儿子孙仲祥,又名秦汉,台湾电影明星,其知名度远在父亲之上。

孙元良出身黄埔,系“天子门生”,有“飞将军”之称。这个雅号可不是褒义的,又名“长腿将军”、“逃跑将军”。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他曾三次在战场上逃跑,致使其部队群龙无首。尤其是在抗战中,他不仅将国防工事费贪入自己的腰包,还令人发指地强行占有了上海学生慰问团的漂亮女学生。南京保卫战时,他竟然躲在难民营偷生,种种罪恶,罄竹难书。

早在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孙元良就曾是战场上可耻的逃兵。当时,蒋介石的嫡系第一军第一师和程潜的第三军攻打江西的孙传芳。第一军贪功冒进,贸然攻打南昌。侥幸得手后不思巩固战果,反而大肆寻欢作乐。结果孙传芳部连夜反击,南昌得而复失。

孙元良时任第一师第一团团长,当时负责驻守牛行车站。战斗一打响,由于缺乏警戒,孙元良惊慌失措之中率先逃跑。部队群龙无首,尚未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已经纷纷作鸟兽散,致使战略要地失守,南昌门户洞开。事后,孙元良团被程潜派驻奉新,向东警戒,掩护主力部队集结,但孙却拒不执行命令,一闻敌讯,便继续西撤。

蒋介石气急败坏,马上赶到奉新前线,立即召集第一师训话,声色俱厉,杀气腾腾:“这次打仗,第一团团长孙元良没有得到命令便退却,应照革命军的连坐法来枪毙。这次失败,是我们革命军最不荣誉的一件事,也是北伐史上最耻辱的一页,倘使第一师不退下来的时候,我们的战事,一定不会失败;所以孙团长没有命令擅自退了下来,一定要按法枪毙。我们第一师,从前是最光荣最有名誉的军队;现在被孙团长个人毁坏,难道我们还能容忍这种败类,不枪毙他吗?”

很快,孙元良消失了。不料,1928年,孙元良突然重新出现在大家面前,气宇轩昂,面有得色。他不仅躲过此劫,而且还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镀了一层金。归国后,即任国民政府警卫第一旅炮兵团团长。到了1931年,已升任警卫第一师第一旅旅长。

原来,在薛岳、刘峙等人的劝说下,怒气平息后的蒋介石考虑到黄埔一期生本来人数就有限,历次战斗中战死者、共产党拉去者甚众。如今在军中能挑大梁的人已是寥若晨星,弥足珍贵。于是,他法外施恩,网开一面,孙元良因祸得福。

抗日战争中,孙元良在国难当头之际,贪财好色,不仅将国防工事费贪入自己的腰包,还令人发指地强行占有了上海学生慰问团的漂亮女学生,其恶劣行径,遭到了其他正直的国民党军官的鄙夷和不齿。时任第八十八师军械处主任兼南京通讯处主任的葛天回忆道:

“(1937年)10月上旬我到上海,那天正好遇到上海学生代表在四行仓库八十八师师部慰劳,这时孙元良看到一个女学生代表眉清目秀,就以花言巧语要该女生单独在师部多玩一下,企图强奸。这个情况被该师副师长冯圣法知道后,曾前往劝解无效。这时我到师部,冯要我再去一劝。我照冯意对孙劝说后,他竟说:‘英雄总是和美人联系在一起的,自古英雄都喜欢美人,尤其是我们在上海作战有功,做这一点小事没有什么。’”

“在‘八一三’战事发生后,上海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都是满腔热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拥护抗战。有的直接参加战斗,有的节衣缩食集资慰劳军队,凡是军队需要的物品,应有尽有。孙元良曾派师少将参谋长张柏亭、上校师附张裕良和上海各团体接洽,将一部分慰劳物资变为现金,孙元良就这样从中渔利。……还令该师军需主任宋尚鲁(宋希濂的亲兄弟)把上海抢劫来的棉纱等偷运武汉出售,所得的钱交我转其妻吴懿辉。”

在震惊中外、血肉横飞的南京保卫战中,时任第七十二军军长兼八十八师师长的孙元良率部奉命投入到南京保卫战中,负责守卫南京的制高点雨花台和南京城南。虽然浴血奋战,终因兵力、武器、给养方面的全面劣势,仅仅两三天,外围阵地即告失手,复廓阵地主要方向也被日军突破。

1937年12月12日上午,雨花台阵地陷落,日军居高临下,攻击中华门阵地。八十八师二六二旅官兵不顾日军炮火,坚守城垣。此时的孙元良却率师直属队和二六二旅一部擅自向下关撤退,企图渡江北撤。在挹江门内被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的督战队用机枪“劝阻”,只得返回中华门继续作战。

中午,中华门被突破。孙元良“飞将军”本色再现,不通知部下,只顾自己逃跑,谁都不知他藏到什么地方去了。

在近年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拉贝日记》中,我们可看到“飞将军”在南京躲藏的佐证:“对于国民党第七十二军军长兼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拉贝更是关心入微。得知孙藏身在难民营中,拉贝亲自将他接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顶层密室里居住……”

孙元良逃跑后,七十二军包括八十八师群龙无首,在溃退中很多官兵无法渡过长江,在南京城内被日军俘虏,成为日军屠刀下的冤魂。

抗战胜利后,孙元良的好运气又来了。1946年冬,孙元良任重庆警备司令,后任第十六兵团司令。他大肆贪污、冒领军饷和勒索、套购黄金等,且将老蒋下发给兵团官兵的数十万大洋赏金也贪为己有了。

淮海战役大决战打响后,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势不可当。国民党军队在淮海完全陷入被动后,杜聿明被迫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向西南撤退,企图依托淮河,会同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解黄维之围。未料在永城地区陈官庄就被华野主力团团包围,杜聿明无奈下令三个兵团分三个方向突围。

此时孙元良之“飞将军”的本领再一次展现。孙元良指令十六兵团所部分散突围。为防杜聿明变卦,孙元良还命令截断电话线,嘱咐指挥部电报一律不收。结果邱清泉和李弥部果然奉杜聿明之命取消突围,孙元良部孤军突围,一万多人在混乱中被歼,军长、师长大多被击毙,残部只得重返包围圈里。

富于逃跑经验的孙元良居然化装成中尉副官,趁乱骗过盘查,只身逃脱!后又化装成农民,逃到信阳火车站。1949年1月6日,华野发动总攻,杜聿明、邱清泉等人非死即降。孙元良却辗转回到了南京,苟全了一条生命。

随着解放战争的尘埃落定,1949年底,孙元良随兵败的国民党军残部来到台湾。背着战败丧师之责,加上国民党高级将领间的内斗,他精神郁闷,最后选择了退役从商。2007年5月25日,孙元良在台湾辞世,享年103岁。(刘继兴)

发布于 2025-07-05 12:43
收藏
1
上一篇:南京十大秘境,人少景美,探秘这座古都的冷门好玩之地 下一篇:南京与深圳地铁站台,上下车标识警示,哪种警示方式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