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何“黑南京”现象广受关注?

揭秘,为何“黑南京”现象广受关注?"/

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黑南京”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任何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现实问题,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都是多元化的表达。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网络传播效应":在互联网时代,一些负面新闻或事件可能会被放大传播,导致外界对南京产生误解。
2. "历史争议":南京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重大事件,如南京大屠杀,这些历史事件可能成为一些人讨论和批评的焦点。
3. "媒体报道":媒体报道可能存在偏差,有时候为了吸引眼球,可能会报道一些负面新闻,从而影响公众对南京的看法。
4. "文化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可能因为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对南京产生不同的看法。
5. "个人偏见":有些人可能因为个人经历、情感因素等原因,对南京持有负面看法。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因此,对于“喜欢黑南京”的说法,我们应该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既要看到问题,也要看到南京的进步和成就。
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正面、客观的讨论,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南京,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关内容:

#文章养成计划#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讨厌南京人?对南京的地域黑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但凡出现南京的负面新闻,就有各种节奏狂魔疯狂带南京的节奏。


诸如徽京、南京人自私小气、南京人素质低、南京人XXXX的言论层出不穷。


这些描述和我们所见到的南京城、南京人的形象截然相反,究竟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黑南京?




1

雅号徽京


“南京,白完省会,雅号徽京。”


这句话,想必南京人都已经耳朵听出茧来了。排除掉那些并无恶意的调侃成分,你会发现,剩下来饱含恶意的地域黑成分一点都不小。


地处江苏安徽二省交界处的南京,人口流动巨大是必然会出现的情况,人口流动所衍生出的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会大幅度增加。


南京作为国内包容性最强的城市之一,其对待本地人与外地人一视同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本地人不满,时间一长,自然就衍生出了“南京是否有意偏袒外地人”的阴谋论猜测。



在这样的说法中,其实暗藏着对安徽人的歧视。凭什么歧视安徽人?他们来到南京打拼,凭着自己的本事挣钱养家致富,也为建设南京城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就凭户口本上的纸就可以随意歧视外来人口?


另外,为什么安徽人愿意来南京是南京之耻?如果这是南京之耻,那全国人都想着去北上广,是北上广之耻?


当然,“徽京”这个称呼大部分都是江苏省内在喊,带节奏的省内地域黑数不胜数。


再加上近年来南京的城市规划,特别是地铁线路往皖东南境内的规划,再次引起了众多南京本地人的不满。


毕竟南京本土地铁的覆盖率还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出行需要,在这种情形下却帅先将地铁修建到市外甚至省外,究竟是几个意思?




2

省内地域歧视


关于江苏省内的地域歧视一直是举国闻名的,大内斗省的称号并不是空穴来风。


省内的地域歧视并不复杂,分为三大阵营的互怼与阵营内的互撕,有条有理一目了然。


三大阵营渭泾分明壁垒森严:

苏南集团以苏州为首,无锡常州紧随其后;

苏中集团以南京为首,扬州泰州镇江南通团坐一堂;

苏北集团以徐州为首,连云港盐城宿迁淮安各自玩各自的。


三大阵营间的歧视规律也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苏南苏中互怼,怼完了一起歧视苏北。



阵营内部也互撕不断:苏锡常之间表面亲兄弟,杨泰始终互相看不顺眼撕比不止,杨镇互黑成风,南通投靠上海企图脱离阵营,杨泰镇又联合起来鄙视南通,连云港觉得南京大哥不给力,更像山东的徐州表示“南京你谁啊?”


最重要的是,在江苏省的歧视地图内,所有的鄙视最终都会落到南京身上,苏北觉得南京不给力,苏南觉得南京太弱鸡,所有的委屈都是南京。


为什么?这就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差不多,曾经很辉煌,后来很落寞,现在又重新崛起,但是还没恢复到吊打各种不服的境界。




3

南京人的归属感


其实南京人对于江苏的归属感一直很薄弱,接近于没有。比起江苏人的身份,南京人在潜意识里更觉得,自己是南京人。不仅仅是南京,在整个省内,“江苏人”的概念都不强。


这并不奇怪,现今江苏省的建制历史很短,而省内区域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都不同。



归属感的本质其实就是文化认同,江苏并不是一个文化传统高度统一的省份,苏南地区是吴文化,南京是金陵文化,扬州淮安是淮扬文化,其他市则是中原文化。


简单来说,就连菜系都有好几种。


这点在南京这座城市的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其文化传统自古以来就独树一帜,与现江苏境内各地都有区别,所以南京人很难对江苏这个省份产生浓厚的认同感,自然在省内也容易被孤立。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除了包邮,南京和江苏没一点关系。”




4

南京人的招黑体质


提起南京人,就不得不提起南京话,这是南京人最易招黑的一点。


初到南京的外地人,往往会被南京话吓住,语速奇高,语音铿锵也就罢了,各类屏蔽词汇基本分分钟喷出(南京年轻一代反而不太说南京话),的确容易造成误解。


南京话虽然粗俗,但这也有长久以来形成的语言习惯,好像不这么说就不能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本就是南京人豪爽容易打交道的外在体现。


但是,南京人并不粗俗,恰恰相反,大多数在南京生活的外地人都会觉得南京人特别包容而且心思细腻,根本不会刻意去排斥外地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许多人觉得南京大妈太韶,还不是很熟就会问东问西。其实这只是大妈想大概了解你,想要找到合适的话题和你聊,避免无意中伤害到你,这是在照顾你的自尊心。


除去南京话,初到南京的外地人,对于南京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车站附近的司机


南京站附近的司机是什么样,在南京生活过的人心里都很清楚。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南京独有,每个城市都有这个问题,只是车站司机配上南京话更加令人尴尬而已。


再加上近十年来,几宗轰动全国的案件,让南京以及南京人屡屡沦为众矢之的,比如彭宇案。




5

自黑精神


南京人有个特点,就是爱自黑。这个特点充斥在南京城的各个角落。


有自黑这种思维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多数南京人比较开得起玩笑,心思虽然细腻却不会斤斤计较,待人做事较为豪爽,小市民思维在南京并不盛行。


一个城市的性格,不是由外地人决定的,也不是由本地老百姓决定的,而是本土士族,也就是名门望族和社会精英传承的。由于城市的命运多舛,南京形成了极为特殊的市井文化。


市井文化的具体表现就是烟火气,这点无须多谈,南京人活的不能再有烟火气了。


而最常见的自黑,就是南京各个高校的自黑了,比如皇家不淹水大学,比如突突突大学,比如南哪儿大学,比如福建大三本。



另外,这种自黑精神的产生也和南京80年代后经济发展落后于省内多个城市有关,这种从辉煌到落寞的过程,使得南京人逐渐将精力放在自家事务上去,只要不是危机生死存亡,一句“多大事哎”就轻轻揭过。


当然,现在的南京已经在逐步重新崛起,不明就里的人仍对南京抱有偏见和误解不可避免,就像之前台湾人觉得内地人还吃不起茶叶蛋一样。


这种偏见,更多的是源自于无知,又何须介怀。



南京既不生产压榨劳动力的血汗工厂,也不折腾省内其他城市,并且还是全国除济南外最不吸血的省会城市(济南不仅不吸血,还淌血),黑南京就是吃饱了撑的。


反观网上,黑南京的人、言论很多。对此,南京人理性反驳的有,怒而互撕的却很少见。可以明确的说,南京人对于这种地域黑其实根本就不太在乎。


毕竟有一句老话叫做,不遭人妒是庸才。


至于那些为黑而黑,常年致力于打嘴炮、地域黑南京的人,只能送他一句。。。

发布于 2025-07-05 12:43
收藏
1
上一篇:荷塘月色里的莲蓬与癞葡萄,留住南京夏天的夏日印象 下一篇:南京十大秘境,人少景美,探秘这座古都的冷门好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