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已经得到世界医学界的确认。医学专家们观察到,硒具有护心脑、保肝肾、防辐射、抗癌变、解毒素、抗衰老、恢复胰岛功能和增强免疫力等八大生理功能,因此被称为“生命的火种”。
地处北纬30度的恩施,因蕴藏迄今为止全球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并拥有极其宝贵的天然富硒生物圈,被誉为“世界硒都”。
2022年,是恩施州中心医院建院120周年。
恩医人聚焦硒与人体健康“靶心”,行而不辍,将对硒与人体健康的研究作为毕生追求。
多年来,恩施州中心医院依托“三甲”医院的雄厚实力,配置先进设备、打造科研平台、引进优秀人才、组建PI团队,致力于硒与人体健康相关的20余个方向的深入研究。同时,选择10余个病种进行临床资料和相关组织标本收集,逐步建立起医院硒与人体健康研究的相关数据库,取得丰硕成果。
不断探索,科研成果频登国际学术舞台今年5月,为推动硒产业健康发展、占领硒学术研究高地,在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由湖北民族大学牵头,恩施州中心医院、恩施州农科院联合共建的湖北省硒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筹建。
作为共建单位之一的恩施州中心医院,坚守医教研协同发展,从未停止过对有着“月之女神”美称的硒元素的研究与探索。
研究院环境。
2009年,时任恩施州中心医院副院长、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李拓教授带领眼科团队研究撰文《Prevalence of Age-Related Cataract in High-Selenium Areas of China(中国高硒地区老年性白内障的患病率调查)》在国际著名微量元素研究杂志《Trace Element Research》封面发表,并被SCI收录。这是州内学者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硒与人体健康研究成果,也引领了众多恩医人致力于硒与人体相关疾病的探索研究。
黄楚鹰博士即是众多优秀探索者之一。2021年8月10日,黄楚鹰团队在国际细胞生物学权威期刊《Cell Discovery》(影响因子10.849)上发表了题为《恩施碎米荠高质量基因组揭示其超级聚硒和硒耐受的机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通过构建恩施碎米荠的高质量参考基因,并结合多组学分析阐述其硒富集和硒耐受的分子机制。这项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重大研究成果,将对恩施碎米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恩施州硒产业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恩施州中心医院党委、院部多年来对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的经济支持和方向引领。研究期间,医院耗资百万元选派黄楚鹰前往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学习,并提供科研经费支持其历时3年多对恩施碎米荠基因组进行深度解析。
硬核助力,推进硒科研工作提档升级创建更好平台、汇聚多方英才,为恩施硒产业发展再添“硬核”力量。
8月17日,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新址落户恩施州中心医院金龙院区。新址启用当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德仁教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宜萱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宋涛参加揭牌,并寄语恩施州中心医院继续发挥科研优势,进一步充实完善硒研究专家团队,理清硒与人体健康关系,促进硒与人体健康研究创新与发展,造福人民。
2022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德仁教授(右四),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宜萱(右五)教授为研究院新址揭牌。
李德仁、朱宜萱一行参观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
走进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中央摆放的一块心形硒矿石。它是研究院成立的根源,也是研究院发展的主题,更是研究院文化的灵魂。大厅正面左右两侧分别展示的是恩施州中心医院院史和国际、国内、州内硒研究大事记,在时间的串联下交汇于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预示着该院的成立既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恩施州富硒资源造福人类健康的必然要求。穿过大厅和行政办公区,来到宽敞整洁的实验室,这里环境优雅舒适、设计现代科技、设备丰富高端,数个科研团队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医学实验。
时间追溯到2015年,恩施州硒与人体健康研究所成立。次年,经省编办批准,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成立,成为我州唯一以研究硒与人体健康理论与临床应用的省级研究院,也是恩施州中心医院转化医学中心。
2016年,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
扩建后,新实验室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设有硒检测分析平台、生物样本库、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植物(含中药)提取分析平台等,还设置了我州首家具有SPF级别的实验动物中心,配置了ICP-MUS、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小动物成像系统等一系列高端科研设备。
恩医人正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遵循科学规律,善用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医疗行业特色优势,借助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平台,传承不息、创新不止,持续做好硒资源开发利用、硒相关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为恩施州硒资源保护和硒产业发展以及健康恩施建设贡献力量。
招贤引智,科研人才汇聚迸发创新活力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一批方向一致、志趣相同、特色鲜明的科研团队不断涌现、壮大,为恩施硒科研不断汇聚新的力量。
“这是一个矢志于硒研究的青年才俊施展才华的平台。依靠科研人才,必将让恩施从一个硒资源富集地区转变为硒研究成果富集区成为现实,必将对恩施州硒产业规模发展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恩施州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拓教授十分重视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的人才培养。

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新址。
在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院党委、院部一方面实施战略转型,多渠道推进医教研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多方沟通,由该院院务委员、科教部及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张自雄博士联系到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程前博士,一个同样对祖国、对家乡有着深厚情感的学者,通过他把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诉求传达到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最终促成了恩施州中心医院与该院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合作。
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是欧洲一流医科大学,也是世界顶尖级的医科大学,以国际领先的科研水平和评审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闻名于世。卡罗琳斯卡医学院阿诺实验室对硒的研究走在国际前列。恩施州中心医院积极与阿诺实验室展开学术交流,并选拔青年才俊前往研修。

黄楚鹰团队。
“正是得益于院党委、院部的前瞻思维和战略布局,硒研究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激励和带动了更多青年骨干投入到这项对全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业中来。”黄楚鹰说。
工作中的科研人员。
良好的平台和机制吸引着更多人才加入到这一造福群众的事业中来。今年,胡家新博士放弃沿海高薪工作,回到恩施州中心医院工作,成为恩施州中心医院(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心内实验室PI(学术带头人),带领科研团队开展硒干预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该院胃肠外科骨干黄国全从武汉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医院工作的同时进入研究院开展硒与人体健康相关研究。
如今,恩施州中心医院在科研人才中选拔组建了多个PI团队,致力于硒与人体健康相关的20余个方向的深入研究。
正是有了这种“外部助力、内生动力”的人才培育机制,一支硒与人体健康基础研究的领军队伍正在形成。目前,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已拥有从事硒与眼底疾病(如黄斑变性、视网膜疾病)研究;从事硒与衰老性疾病研究,如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性研究;从事硒与人体健康、疾病相关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从事硒与泌尿生殖系疾病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等多个科研团队。
同频共振,互融共进。近5年来,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共发表硒相关论文34篇,申请项目22项,申请与硒研究相关的专利4项,对外学术交流10余次。
蓝图绘就,未来可期。在攀登科学高峰的路途上,越来越多的恩医人全身心投入硒科研事业中,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使命感召下,汇聚着更加强劲的科研“恩医力量”,为推动硒与人体健康及硒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全媒体记者谭发馨 实习生 钟汪卓 杨美丽
编辑|黎袁媛审核|张晓玲签发|刘慎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