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廿恩医 “月之女神”在恩医


1817年,瑞典化学家贝尔泽柳斯首次发现硒(Se),并用希腊语Selene命名,意思是“月之女神”。硒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已经得到世界医学界的确认。医学专家们观察到,硒具有护心脑、保肝肾、防辐射、抗癌变、解毒素、抗衰老、恢复胰岛功能和增强免疫力等八大生理功能,因此被称为“生命的火种”。地处北纬30度的恩施,因蕴藏迄今为止全球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并拥有极其宝贵的天然富硒生物圈,被誉为“世界硒都”。有着120年建院历史的恩施州中心医院,与“月亮女神”的情结源于上世纪80年代。自那时起,一代代恩医人将研究硒与人体健康作为毕生追求,行而不辍。上世纪80年代,鄂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州中心医院前身之一)开始研究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986年,时任口腔科主任刘贻庆参加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卫生研究所杨光圻教授主持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人体硒最高安全摄入量调查。这是恩施地区医学专家参与的首个国家级科研项目。1991年,团队研究成果《硒的人体最大安全摄入量的研究之居民硒的日摄入量和组织硒的含量》《硒的人体最大安全摄入量研究之硒的最高界限摄入量和最大安全摄入量》均获原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在《卫生研究》1990年第19卷第2期和第5期上发表。

李拓教授带领眼科科研团队到恩施市沙地乡开展课题调研。
2009年,时任州中心医院副院长、眼科专家李拓带领眼科团队研究撰文《Prevalence of Age-Related Cataract in High-Selenium Areas of China(中国高硒地区老年性白内障的患病率调查)》在国际著名微量元素研究杂志《Trace Element Research》封面发表,并被SCI收录。这是恩施州专家学者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硒与人体健康研究成果,也向全世界首次公布了恩施富硒地区的眼科疾病与硒的相关性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州中心医院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从未停止对硒元素的研究与探索。 
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授牌。2015年9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硒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州中心医院组建成立恩施州硒与人体健康研究所,并在2016年9月经省编办批复挂牌为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成为我州首个以研究硒与人体健康理论与临床应用为主要方向,特别是研究硒与人类抵御疾病、防止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关系的省级研究院。依托“三甲”医院高层次医学人才和雄厚实力,州中心医院配置相应的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在全院科研人才中选拔组建PI团队,对硒与人体健康相关的20余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选择10余个病种进行临床资料和相关组织标本收集,逐步建立了医院硒与人体健康研究的相关数据库。聚焦硒与人体健康“靶心”,不断加强硒与人体健康的基础研究,州中心医院(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取得丰硕成果: 

州中心医院《硒与人体健康研究》获得“年度中国医院院长卓越奖”。
在“2018年亚洲医院管理峰会”上,州中心医院《硒与人体健康研究》获得“年度中国医院院长卓越奖”,成为恩施州和武陵山区以及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医院中首个获此殊荣的医院。
通讯员 刘铁强 侯丹丹
编辑|杨梦蝶 审核|张晓玲 签发|刘慎宏












在“2018年亚洲医院管理峰会”上,州中心医院《硒与人体健康研究》获得“年度中国医院院长卓越奖”,成为恩施州和武陵山区以及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医院中首个获此殊荣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