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舆万国全图中的西班牙与葡萄牙地名探析,揭开欧洲大航海运动起源之谜

坤舆万国全图中的西班牙与葡萄牙地名探析,揭开欧洲大航海运动起源之谜"/

《坤舆万国全图》是明代末年(约1602年)由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和明代学者徐光启(Xu Guangqi)合作绘制的一幅世界地图。它是中国古代地图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目前已知最早传入中国的、基于欧洲地理知识的、包含完整世界地图的版本。
地图中标注的欧洲地名,尤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部分,反映了当时欧洲地理大发现(大航海运动)的主要成果。这些地名的标注,本身就是欧洲大航海运动影响下的产物。
"欧洲大航海运动开始的地方——葡萄牙和西班牙"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大航海运动的先驱和主要推动者。他们的地理知识和地图绘制水平,通过传教士和商人的交流,逐渐传入中国。
"《坤舆万国全图》中西班牙和葡萄牙地名的解析:"
以下是一些地图中可能出现的关键西班牙和葡萄牙地名及其解析(注意:具体地名拼写可能因版本和转写略有差异):
1. "西班牙 (Yìshānxiá - Spain):" "名称来源:" 这个名称的中文译法“西班牙”来源于葡萄牙语 "Espanha" 或西班牙语 "España"。通过传教士和文献传入中国时,采用了类似发音的汉字记录。 "地理意义:" 在地图上,它通常指代伊比利亚半岛上的

相关内容:

《坤舆万国全图》中的欧洲部分是全图绘制最为精确的部分,基本每个国家的轮廓都绘制得比较清晰,反映了当时欧洲航海家、地理学家对欧洲本土的了解更为清晰的史实。在地图上欧洲大陆西部的大西洋空白地方,对欧洲有一段文字介绍:

此欧罗巴州有三十余国皆用前王政法,一切异端不从而独崇奉天主上帝。圣教凡官有三品,其上主与教化,其次判理俗事,其下专治兵戎。土产五谷、五金、百果酒,以葡萄汁为之工皆精巧。天文性理无不通晓。俗敦实重五伦。物产甚盛,君臣康富,四时与外国相通客商。游遍天下,去中国八万里,自古不通,今相通,近七千馀载云。

这段话是利玛窦对欧洲的总体介绍。由于利玛窦是天主教会的成员,因而对教会、教皇十分尊敬,将基督教视为“圣教”,并说教会统治着欧洲各项事务。之后,介绍欧洲的物产、科学、风俗和航海外交。

地图上标记有欧洲各国名字,本文一一解析。

先从伊比利亚半岛说起吧,因为这里是欧洲最西部,也是欧洲大航海运动的起源地。地图上的伊比利亚半岛标注了三个国家,分别是“以西把尼亚”,“加西郎”和“拂郎机”。“以西把尼亚”是“西班牙”(España)的早期音译。

拂郎机标注在葡萄牙的位置。其实,拂郎机原本指“法兰克”,该王国在中世纪非常强盛,被伊斯兰世界熟知,后来伊斯兰世界就泛称欧洲为“法兰克”。而中国明朝是从回回人口中听说的法兰克,而明朝最早接触的欧洲人是最先航海到中国的葡萄牙人,所以后来明朝就误以为葡萄牙就是法兰克。地图上的文字标注明确指出了这个错误:“拂郎机乃回回误称,本名波尔杜瓦尔”,“波尔杜瓦尔”一词就是“Portugal”一词的音译,现在翻译为“葡萄牙”。

“加西郎”一词标注在西班牙南部,在亚伯拉罕·奥特柳斯的地图上(1570年绘制)标记为“Castilia ”,现在翻译为卡斯蒂利亚。该地区曾经被阿拉伯帝国统治,后来被卡斯蒂利亚王国收复。1479年,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合并为了西班牙。

伊比利亚半岛上标注的小地名有“易利擦”、“达捺辣户”、“俺大鲁西亚”、“多勒䔍”、“曷拉甕”“葛荅茏亚”等。

“曷拉甕”在亚伯拉罕的世界地图上标记为“ARAGONIA”,现在翻译为“阿拉贡”。“俺大鲁西亚”,现在翻译为安达卢西亚。该地区最早是罗马的巴提卡行省,中世纪被摩尔人占据,称为“Al—Andalus”,后来西班牙语写为“Andalucia”。“多勒䔍”在亚伯拉罕的世界地图上标记为“Tolm”,现在翻译为“托莱多”。1085年,托莱多成为了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首都。1560年,首都迁都马德里,因此衰落。“葛荅茏亚”,现在翻译为“加泰罗尼亚”,亚伯拉罕的地图上标记为“Catalonia”。其原意为“哥特人之地”。在13到14世纪,该地区是西地中海贸易的中心。“达捺辣户”指的是“格拉纳达”。

现在的直布罗陀海峡的位置被标注为“巴尔德峡”,直布罗陀的英文写作“Gibraltar”,其中“—braltar”部分翻译为了巴尔德。711年,阿拉伯伍麦叶王朝军队在军官塔里克的带领下渡海击败了十万西班牙军队。胜利后,阿拉伯人在海峡建设了一座城堡,取名Gibraltar,也就是塔里克之山的意思。

在大西洋中,有岛屿被标记为“木岛”,欧洲古地图标记为“madera”现在翻译为马德拉群岛。该群岛最早由罗马人发现,取名紫染料之岛。14世纪,意大利人在此登陆,取名森林岛。1418年—1420年,葡萄牙的航海家考察了该群岛,取名为“madera”,意思是木材之岛,从此该岛成为了葡萄牙殖民地。

葡萄牙对马德拉群岛的殖民,被视为近代欧洲人对外殖民扩张的开端。葡萄牙人通过殖民马德拉群岛,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进一步刺激了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向海外扩张,寻求未知之地。而东方的明朝,因为下西洋耗费巨大,因而暂时停止了下下西洋的活动。直到1430年才进行最后一次下西洋活动,此后明朝船队的身影在印度洋绝迹

《坤舆万国全图》上备注道“木岛去拂郎机半日程,树木茂密,地肥美,拂郎机人至此焚之,八年始尽,今种葡萄酿酒绝佳”。意思就是葡萄牙人殖民马德拉群岛后,放火烧山,用八年的时间烧光了树木,接着搞起了葡萄酒产业。此事说的是葡萄牙航海家扎尔科和特谢拉获封之后,从1420年开始到马德拉群岛开荒,但是树木茂盛,于是选择放火烧林,结果一连烧了好几年。

马德拉群岛

在“木岛”以东,还有“福岛”,亚伯拉罕的世界地图标记为“Infule fortunate”,也就是“幸福岛”的意思。现在西班牙语为Canary Is,也就是加纳利群岛。该群岛最早是柏柏尔人定居。1341年,葡萄牙航海家发现该岛,1344年被教皇判给卡斯蒂利亚。1402年,西班牙船队占领此地,并改名为加纳利岛,意思是狗岛,据说岛上有许多体型巨大的狗。

木岛和福岛的中间还有“铁岛”,该岛在1593年的欧洲老地图上标记为“Ferro”(费罗岛),也就是铁岛的意思。现代西班牙语作“Hierro”(耶罗岛),该词也是铁的意思。该岛出产铁矿,因此得名。1405年,该岛被西班牙占领。

耶罗岛

该岛是一个火山岛,没有水源,人们必须要打井取水。《坤舆万国全图》标记此岛“无水泉,惟一大树叶恒不落,每日没,即有云抱之,日出即散。土人于树根跑,一池云降成水,人畜皆资焉”。

在地中海中靠近西班牙的位置,有一个岛屿被标记为“马岳里革”,此岛就是马略卡岛(Majorca),其含义为“大岛”,现代翻译为“梅诺卡岛”。1229年,阿拉贡王国吞并了此岛,后来就顺利成为了西班牙的一部分。在其附近,还有一个岛标记为“米岳里革”,此岛在欧洲古地图中作“MINORCA”,古罗马人称之为“小岛”,“minor”就是小的意思。该岛同样是西班牙占据的土地。

发布于 2025-10-09 03:43
收藏
1
上一篇:明明都是白种人,为啥长得不一样?一文解析欧洲各国民族构成差异 下一篇:欧洲正常国家盘点,美国影响力下的独立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