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怎么看都一个样吗?就算坐地铁扫一圈,有的高鼻深目,有的干脆一头红发。不是谁都像历史书上画的那种“标准白种人脸”。外部看好像很复杂,沿街走一走,法国人与波兰人也不像兄弟,倒像街对面的陌生游客。都说欧洲人“共祖雅利安”,这事儿,有没有个准头?

追溯祖先,乌拉尔草原上的雅利安部族,说是来源地,但其实早在现代 DNA 数据出现前,学界已经吵嚷了几十年。土耳其和伊朗这些地区,说他们是雅利安后裔,有考古证据,可也有反对说法。那种印欧语系的分布,就是东西横跨,从印度一直扫到西欧,连巴基斯坦都算进去了。到底这些民族真的是一棵树上的吗?还是多年来混来混去,像欧洲菜市场一样乱糟糟的?
印欧语系的分布图可真“流动”,拉丁人、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都被拉进圈子。其实拉丁人,当年发起点就在今天意大利那一小块,谁早期想过,他们能把拉丁语变出几个大花样?罗马共和国扩张后,拉丁人等同于罗马人,大半欧洲都被他们定语系了。可罗马扩张到西班牙、法国,慢慢和本地人混血,外貌变化就出现了。拉丁人现在的身高不如北欧高,肤色偏深,长得和古罗马铜像倒挺像,想想是不是因为跟地中海的气候有关?

拉丁人扩散,还带走了一串语言。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这些罗曼语种都是他们的后裔。甚至大航海后,中美、南美大陆被席卷,变成罗曼语“飞地”,人种混杂到极致了。可有人说,拉丁美洲人是拉丁人的后裔,这事儿怎么看都太混了。土著、非洲裔血统都多,谁敢说是正统拉丁人?
凯尔特人那段就更迷。古凯尔特早在公元前就已经横扫法国、英国岛屿、甚至一度让罗马城都倒霉了一次。考古铁器残骸,证实他们技术有一套。可是凯尔特自始至终没统一国家,充其量算一堆部落联盟,这种松散结构,被罗马人打败后,凯尔特人的身份像雾一样淡了下去。不列颠、布列塔尼,两个地方挂着凯尔特标签,现在的英国人还有多少凯尔特血统?麦克尔.柯林斯还说自己是爱尔兰凯尔特后代,结果基因检测显示日耳曼成分不少。

凯尔特人的长相,在今天的爱尔兰、苏格兰还留下稀有的红发绿眸。学者们说,是北欧多云气候导致浅色肤发,他们性格开朗、喜欢唱歌跳舞,和日耳曼人比起来,多点浪漫色彩。然而,也有历史学家坚持,红发其实是后来也混进来的,不完全属于“原生凯尔特基因”。这点争议很多,是谁先红头发,还是后来的北欧浪潮,谁也没个准数。
日耳曼人,标准标签是高个、大骨架、金发碧眼。德国、荷兰、北欧国家,人均身高和骨量,世界排名前列。别说基因科学,从维京时代的墓葬出土骨骼来看,身高增长趋势明显,但也有过“矮化期”,气候恶劣导致营养不足。日耳曼人的长相也不是“永恒定型”,现代德国东部很多人,一看就是有波兰、俄罗斯血统混进来,一刀切没那么简单。

当然,也流行一句话,说北剧变后,“白人基因”其实东扩、南扩融合一遍,有点像欧洲土壤里不断加入新养分。日耳曼人性格,传说里是刚毅、直率,可现实中,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人,说话带点法语口音,性格也变得温和。不太确定这些性格标签是不是由气候和历史磨出来的吧。
斯拉夫人最年轻,祖先在东欧、乌克兰、白俄罗斯的草原上游走,很多学者说他们是亚洲流民与本地部落融合产物。其实最新考古,俄罗斯南部、摩尔多瓦地区的古人类遗骸,DNA显示混有高比例中亚成分。

斯拉夫民族扩张有点像巨浪。从原本的东欧小村庄,一步步冲到巴尔干、东亚,有了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三大分支。俄罗斯、波兰、捷克这些国家,斯拉夫人占主体,可每次外侵又“添进些新东西”。13世纪蒙古入侵,很多斯拉夫部落极度融合,有的地方连蒙古面部基因都能检测到。什么是“真正斯拉夫人”?没人敢下判定。
不少俄罗斯人形容自己耐性强、擅长忍受,但查了下波兰文学,波兰人其实更激进,喜好行动和变革。性格标签都多元,谁是“原版”?斯拉夫人肤色较白,头发浅色,多有圆脸颅骨,可莫斯科东南部一片地区,长相偏向高颧骨、窄眼睛,怎么看都像受蒙古—突厥影响。对比上面的日耳曼人,也不是一回事。
南斯拉夫地区,由于奥斯曼征服,伊斯兰教也加入其中,语言和面孔同步复杂。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国,表面说是兄弟,实质历史仇恨大过基因亲缘。有人说宗教和政治因素更决定民族认同,基因和长相又排不上号了。
欧洲种族构成复杂,闪米特人、乌拉尔人、阿尔泰人也在搅局。芬兰人与匈牙利人,祖源是乌拉尔山周边,基因和语言与印欧语系完全分开。像土耳其、阿塞拜疆,阿尔泰语族,人种混杂性色彩很浓,有时难归类白人还是亚洲人。欧洲人的“统一性”?数据打脸。
按照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22年基因研究,欧洲人群体间基因流动极频繁,平均每200年就有大规模人口迁移。这种频率,导致区分种族变得像区分发型一样没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人,按语言属于印欧,但实际遗传上跟芬兰差得不远。英国人自认“孤岛精英”,然而每次基因检测总带点法国或北欧成分。
加上历史上的战争、婚姻混合、贸易迁徙,单一血统逐步消失,有些小民族甚至在人口统计里都几乎看不到了。
**欧洲人外貌差异,归根结底,是历史长河里的不断融合与分化,没有绝对的统一标准。**
现在欧洲城市里的年轻人,大多数祖上混血都有,家庭里祖辈故事包罗万象。有人高鼻、有人圆脸,也有人一脸睫毛卷翘,甚至研究界都拿不准形态归因。究竟是气候、营养、基因、社会习惯,还是随机性在作祟?多角度分析,好像也找不出那个“唯一答案”。
反过来说,欧洲民族身份与语言、宗教、政治的关系往往比实际基因更紧密。拉丁语区的人未必百分百拉丁,德语区也有不少斯拉夫或凯尔特混血。各国政策和认同的塑造,影响远超看到的外貌差异。
到最后,那些关于欧洲人“一个模子刻”的想象,早就被历史、科学、现实冲得七零八落。哪怕有人还想追溯祖先,最终多数人只能承认,大多数欧洲后裔都更像一锅杂烩汤。
**复杂的欧洲外貌,倒不如说是人类迁徙史上一场永无休止的大混搭。**
对比东亚、非洲岛屿这样的长久隔离区域,欧洲开放、战争、联盟、迁移,叠加不断。看起来,欧洲人种这个话题,注定没有简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