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杖选购与使用指南,户外徒步安全锦囊,请务必收好

登山杖选购与使用指南,户外徒步安全锦囊,请务必收好"/

户外徒步装备中,登山杖(或称徒步杖、旅行杖)虽然不像背包、鞋子那样“硬性”必须,但它的正确选择和有效使用,对提升徒步体验、保护关节、增加安全性都大有裨益。下面为您奉上这份“安全锦囊”,助您选好、用好登山杖:
"第一部分:登山杖怎么选?—— 找到最适合你的“伙伴”"
选择登山杖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材质 (Material):" "铝合金 (Aluminum):" 优点是轻便,缺点是较脆,抗冲击性相对较差,价格通常较高。适合体重较轻、对重量要求极致的用户。 "碳纤维 (Carbon Fiber):" 优点是强度高、抗冲击性好、非常坚固耐用,但缺点是更重、价格也更贵。适合经常在复杂地形(如岩石、雪山)徒步,对杖具耐用性要求高的用户。 "混合材质 (Hybrid):" 如碳铝混合,试图在重量和强度之间取得平衡,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组合。
2. "长度 (Length):" 这是影响使用效果的关键参数! "可调节性:" 大多数登山杖是可调节的,这是优选,因为可以适应不同身高和不同地形的需求。 "调节范围:" 确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登山杖怎么选,怎么用?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在野外穿林打叶、吟啸徐行时,不忘带上竹杖。那时的竹杖,也许与今天的登山杖有些类似。随着“户外热”持续升温,人们纷纷走向户外,或跋山涉水,或登高望远。有经验的徒步者、登山者,在攀登崇山峻岭,或者穿越复杂路面时,也会带上登山杖。

为什么要使用登山杖?登山杖,也叫手杖,在户外活动中合理使用,能带来以下好处:上坡时上肢辅助发力,能节省体力;下坡时分担冲击力,减少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压力;在碎石、草丛、溪流、雪地、湿滑等复杂地形行走,能提供额外支点,降低摔倒风险;过独木桥或横穿斜坡时帮助保持重心平衡;试探水深、雪层厚度或草丛中的障碍物;下雨时,若找不到避雨的地方,还可拿登山杖作为支杆,用防水布搭建雨棚。

如何选择登山杖?

单杖适合轻装、短途、简单地形、习惯单手操作者;双杖适合负重、长距离、复杂地形、平衡需求高者。登山杖杖杆材质有钛合金、碳纤维、铝合金、木质等,可选择碳纤维杖或铝合金杖,相对轻量化,价格也适中,而钛合金杖价格高,木质杖易折;杖尖材质可选碳钨钢尖和钨钴合金尖,硬度高、韧性强、耐腐蚀,不易变形或断裂;手柄材质可选泡沫手柄或软木手柄,握感舒适、吸汗防滑;节数有四节、三节、两节、一节,可选三节或四节,便于携带、长度适中,两节和一节便携性差、调节范围较小;杖高有95—110厘米、110—125厘米、125—140厘米等,可根据身高选择;登山杖重量不一,在结实耐用的基础上,建议选较轻者,可减轻手臂的负担。

怎样使用登山杖?

一看锁扣是否锁紧。锁扣不紧会导致杖杆无法承受重量,突然向下回缩,不仅影响行走的稳定性,还可能造成意外摔倒。

二要合理使用腕带。使用时将手从腕带下方穿入,用虎口压住带子,握紧手柄。复杂路况可不使用腕带,便于杖尖被硬物卡住时放手,以免连同登山杖一起摔倒,伤及手腕。

三须调节杖杆长度。平地行走时,手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呈90度,杖尖垂直触地,落于脚侧后方,推动身体前进;上坡缩短5—10厘米,减少手臂抬起幅度,杖尖落于脚侧后方,推动身体前进;下坡时加长5—10厘米,杖尖落于脚侧前方,提前支撑,缓冲膝盖压力。

户外徒步,请收好“安全锦囊”

对于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来说,走进大自然“充电”越来越有吸引力。户外徒步充满乐趣与挑战,但不恰当的徒步活动也有潜在风险。怎样在户外徒步时保护好自己?以下这些“安全锦囊”请收好。

选择适合路线。路线的选择要综合考虑难度等级、个人体能与季节因素。新手更推荐海拔爬升小、单日往返的成熟路线,避免盲目挑战高难度路线;资深的徒步爱好者也要避免私自探索未开发的危险路线;雨季徒步需要避开易发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峡谷路线;冬季徒步则应警惕高海拔地区的积雪和失温风险。

备好相关装备。建议购买专业的登山鞋与速干袜,分层穿着速干衣、保暖衣、冲锋衣等徒步衣物,并备好登山杖、药品包、饮用水和能量胶等。如果要进行多天的长距离徒步,还需准备帐篷、防潮垫、睡袋、压缩气炉等装备。

进行体能储备。徒步活动对体能也有一定要求,最好提前一个月进行下肢力量训练与有氧运动,提升心肺功能。如果要进行多天长距离徒步,则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规律体能训练。

掌握爬山技巧。登山免不了爬上爬下,我们最好能掌握一定运动技巧,最大程度避免身体损伤。上山时,可以小步幅、慢节奏起步,保持匀速呼吸,遇到陡坡,采用“之”字形走法。下山时,要保持重心略微后倾、膝盖微屈,陡坡采用侧身交替下台阶方式,并使用登山杖分散冲击力,通过调整步频缓解关节压力。

科学应对“高反”。许多徒步路线都处于高原地区,需要格外注意科学应对高原反应。我们进入高原前,可以先在海拔2000米左右区域停留1至2天,让身体逐渐适应高原环境。徒步时,每天上升的海拔不超过1000米,且上升速度不宜过快。在高原地区徒步要采用“轻缓匀速”行走节奏,配合深呼吸。长距离徒步时应注意休息频率,避免过于疲劳,并且观察心率与血氧饱和度。徒步时要佩戴防风帽、手套等,避免头部和四肢受凉。如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应暂停高原行程。

保护生态环境。徒步时应始终沿着已有步道行走,避免踩踏脆弱植被或抄近道。在徒步中避免采摘野生植物、伤害野生动物。使用便携炉具取代明火,切勿在干旱、多风区域生火。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体育学院,本报记者张驰采访整理)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于 2025-10-09 05:28
收藏
1
上一篇:登山杖怎么选怎么用?户外徒步安全锦囊,请收好! 下一篇:2023流行风尚,登山风穿搭崛起,舒适百搭尽显高级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