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惊现提前枯水期!标志性古迹落星墩首次全貌展露

鄱阳湖惊现提前枯水期!标志性古迹落星墩首次全貌展露"/

是的,根据最新的报道和观察,鄱阳湖确实"提前进入了枯水期",并且"标志性的古迹落星墩已经完全露出水面,甚至形成了“水上森林”的景象"。
以下是更详细的说明:
1. "提前进入枯水期": 通常情况下,鄱阳湖的枯水期大约在12月份开始。但今年(例如2023年),由于降雨量偏少、气温偏高以及上游来水减少等多种因素影响,鄱阳湖的水位下降速度加快,导致枯水期"显著提前"。 这意味着湖泊的水域面积比往年更早地缩小,暴露出更多的湖底和滩涂。
2. "落星墩露出全貌": 落星墩是鄱阳湖中的一个著名岛屿,因传说中星星坠落于此而得名。它历史悠久,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水位的急剧下降,落星墩"完全露出了水面",甚至周围大片区域也变成了滩涂。 岩石裸露,植被(如有)在干燥环境下生长,形成了独特的“水上森林”或“石林”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关注。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墩的形状、岩石的纹理以及它周围的环境。
"总结来说":鄱阳湖因异常天气和气候原因提前进入

相关内容:

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连日来,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提前进入枯水期。临岸干涸的湖底长出了绿草,航拍湖区标志性古迹落星墩已完全露出全貌。

截至9月8日,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降至10.82米,湖区水流量为每秒747立方米,较警戒水位低8.68米。正常情况下,每年4月至9月为鄱阳湖的丰水期,10月至次年3月则进入枯水期。今年以来,鄱阳湖水位大幅低于常年同期,8月8日退至10.13米枯水线以下,正式进入枯水期,较常年平均提前87天,成为有记录以来第三早。

据了解,鄱阳湖是一座季节性、吞吐型湖泊,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水文节律变化。目前,鄱阳湖沿湖地区进一步强化山塘水库的储水和科学管水,把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作为重点,积极开展蓄水、保水、节水等工作。

(总台记者 石坤 王婧)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汪泽源

发布于 2025-10-06 16:13
收藏
1
上一篇:宁夏银川古迹作课堂,传承守初心教育之旅 下一篇:鄱阳湖提前步入枯水期,落星墩古迹重现全貌见证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