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大名县成语典故,千年古韵,智慧传承

探寻大名县成语典故,千年古韵,智慧传承"/

大名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虽然不像一些历史名城那样拥有极其丰富和广为人知的成语典故,但依托其深厚的历史背景,特别是作为元明清时期的重要州府,大名县确实与一些成语或典故的出处、演变或流传有着间接或直接的联系。
以下是一些可以与大名县历史和文化关联起来的成语典故或典故相关的成语:
1. "问鼎中原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典故出处:"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楚庄王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象征国家政权的“九鼎”的大小轻重的故事。虽然典故本身发生在周朝,但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北南部,即古代冀州之地,大名古属冀州)是各大诸侯国争霸的核心区域。 "与大名县的联系:" 大名地处冀南,是古代中原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庄王问鼎中原,意在挑战周天子的权威,显示其雄心壮志。大名作为中原腹地的一部分,其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都与这个宏大的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息息相关。可以说,大名是“中原”概念地理范围上的重要一员。
2. "邯郸学步 (hán dān xué bù)" "典故出处:" 这个著名的寓言故事出自《庄子·秋水》,讲述燕

相关内容:

【爱身为国】

ài shēn wèi guó

意指为了国家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后多用作阿谀颂词。

汉•班固《汉书•王莽传》:太后遣使者诏莽曰:“闻公菜食,忧民深矣。今秋幸熟,公勤于职,以时食肉,爱身为国。”

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张安国岁晏苦寒帖》:“爱身为国,即须召用。”

太后即汉成帝之母王政君。王政君(前71年~13年),西汉女政治家,魏郡元城县委粟里(今大名县金滩镇娘娘庙村)人,王禁次女,母李氏。王政君少时奇异,成年后,婉顺得妇人道,会书写,善鼓琴。五凤四年(前54年),入掖庭为宫女。岁余,为皇太子刘奭所幸,甘露三年(前51年),生皇太孙刘骜。黄龙元年(前49年),皇太子即位,是为汉元帝,王政君立为皇后,处事谨慎小心。竟宁元年(前33年),汉成帝即位,尊其为皇太后,其兄王凤为大司马领尚书事,从此,元城王氏掌握朝政大权。河平二年(前27年),王政君弟五人同时受封为列侯,时人称元城县为贵乡。汉成帝荒废朝政,委政外戚王氏。绥和二年(前7年),哀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为避汉哀帝外戚丁、傅氏,王氏子弟均归封国。元寿二年(前1年),汉平帝即位,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委政于王莽。王莽建立新朝后,又尊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新建国五年(13年),王政君逝世,年八十四岁,与汉元帝刘奭合葬渭陵,王莽诏扬雄作诔。她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时长61年,仅次于清朝孝惠章皇后(64年)。

王莽(前45~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县委粟里(今大名县娘娘庙村)人,新朝皇帝。西汉末年,王莽封新都侯,汉居摄三年(8年)称帝,改国号为新。在位期间,大力改革,企图扭转国家经济的颓势,但在位连年灾荒,救赈不力,造成国内矛盾激化,灾民起义,领导权趁机被刘氏篡夺。更始元年(23年),新王朝在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覆灭,王莽亦死于战乱。王莽死后,传说其尸体被后人偷运回乡,墓在今大名县黄金堤乡包头村南。

发布于 2025-10-02 19:11
收藏
1
上一篇:大名地名谣,探寻历史足迹,品味地方风情 下一篇:这回,鼎鼎再度扬名,揭秘它为何再次成为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