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宋代“老子天下第一”石雕,全国之最,竟无眼珠之谜揭秘

泉州宋代“老子天下第一”石雕,全国之最,竟无眼珠之谜揭秘"/

关于泉州宋代“老子天下第一”石雕没有眼珠(或者说眼睛部分被处理掉了),最普遍和最被接受的说法是:
"为了避讳宋代的皇帝名字。"
具体来说:
1. "时代背景:" 这尊石雕位于泉州老君岩,开凿于南宋时期(公元1171-1194年)。 2. "皇帝名字:" 在南宋时期,有一位皇帝名叫"宋孝宗"(赵昚,shèn)。他的名字中的“昚”字,与老子名“李耳”中的“耳”字发音相近。 3. "避讳制度:" 古代中国有严格的避讳制度,不允许直接称呼皇帝的名字,甚至在书写、雕刻时也要避免使用同音字。 4. "“以目代睛”:" 为了避讳宋孝宗的“昚”字,雕刻者便将老子石雕的眼睛部位做成了两个“目”字形状,或者干脆省略了眼珠,只留下眼眶。这种用“目”字代替眼睛的做法,在古代艺术品中有时也作为一种象征或装饰,但在此处,最主要的解释就是为了避讳。
所以,老子石雕没有眼珠,并非设计失误或艺术疏忽,而是南宋时期特定历史背景下,为了尊重和避讳皇帝名字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处理方式。这也是这尊石雕区别于其他老子形象

相关内容:

分享一下我的泉州之旅。泉州是厦门的近邻,高铁仅40分钟,但知名度逊于厦门。今天我们要去的是清源山,也是来泉州游客必去之处。

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多路公交线路可直达景区。自古以来,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

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进入清源山风景区后,首先参观的是老君岩景区。

老君岩的山门上下两级平台呈曲尺状,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老君岩”,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是老子“崇尚自然”思想的体现。

孔子问礼于老子雕塑。雕塑讲述的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一则故事: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孔子当时虽然也是闻名天下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但他认为自己的思想和学问远不及老子,于是始终想着有朝一日能向老子求学问道。

这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造像。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老君像前,有人正在跪拜祈福。

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占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

老君石雕坐像生动逼真的造型,精美传神的韵味,夸张写意的线条,质朴淳厚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这尊老君石像显得格外亲切可爱,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百看不厌的魅力。你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真可谓“风过髯动,指能弹物”。


我们再拉近镜头细细观赏一下。近年来,老君岩被各地景区仿造,各地造像不论是从历史渊源上,还是艺术价值上,怎能与清源山老君造像媲美。我们注意一下老君岩的胡子,外行人可能看不出,对于从事石雕的人来说,这样的胡子需要雕‘六层’,在宋代是很高的工艺技巧。”再仔细看一下,清源山的老君岩因为眼部仅有细线而无眼珠,而被戏称为“有眼无珠”,但恰好因为没有眼珠而体现出雕像眼部的深邃感,这也是许多仿造品与老君岩不同的地方。

老君岩景区是游客进入清源山风景区的第一个参观项目,后面也精彩。

发布于 2025-09-25 16:13
收藏
1
上一篇:对抗秋老虎,光着脚丫畅游野山涧溯溪之旅!清凉一夏,畅快好耍! 下一篇:泉州老君岩,我国现存最大道教石雕,独具“有眼无珠”神态的慈祥老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