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亚格 吴桧菊
8月,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典范名录:汝阳县5.02万亩的绿色食品原料(红薯)标准化生产基地赫然在列。
这是汝阳县聚焦红薯、香菇两个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连片发展,特色农业富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汝阳县聚焦“两高四着力”、洛阳市委“151”乡村振兴工作举措,聚焦洛阳南部生态发展区的总体定位,以“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富民”三大战略为引领,锚定“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目标,聚焦“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工作导向,以产业为基、以创新为翼,真抓实干、创新突破,奋力打造活力汝阳、美丽汝阳、幸福汝阳。

特色产业 撑起乡村振兴“脊梁”
“我们这里的土壤硒含量达到0.42mg/kg,是全国平均值的1.5倍。”汝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侯占航说,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能。这使汝阳红薯不仅好吃,更兼具保健价值。
汝阳红薯,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早已声名远扬。这里的红薯种植历史悠久,独特的火山岩沙粒土质,富含丰富的有机质且天然富硒,为红薯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汝阳红薯曾经面临着品牌缺失、附加值低、产业融合度不高的困境。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汝阳踏上了品牌化与产业化融合发展的探索之路。
汝阳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汝阳县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保护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地标标识管理、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质量建设、产品品牌开发和推介等工作。
具体措施是:汝阳县利用统筹整合资金3000万元建设红薯育苗大棚和气调储藏库;在资金方面,与建行合作提供红薯贷,为红薯种植户提供低息贷款;在保险方面,种植“红瑶”品种每亩保底价4000元,保费每亩200元由农业农村局支付;在种苗方面,种植“红瑶”“哈密”红薯大方每棵薯苗补贴3分钱;在田间管理方面,给予红薯大方种植户病虫害防治及社会化服务等每亩100元的专项补贴。
自2023年4月,汝阳水果红薯“薯小龙”品牌发布后,便开启了汝阳红薯产业的新篇章,“地瓜皇后”“哈密”“红瑶”“玛莎莉”“洛薯13”等新品种纷纷在汝阳落地生根。
如今,全县3万余农户投身红薯种植,种植面积达16万亩,总产量30万吨,带动群众3.35万户,户均增收6200元。
产业富民,必须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汝阳县引进了河南康普食品有限公司、河南薯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红薯深加工企业,研发了酸辣粉、红薯全粉、红薯芝士、薯条、冰烤薯等22种市场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常年加工鲜薯在10万吨以上,生产淀粉及淀粉制品1万吨左右。
现在,汝阳县拥有红薯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专业化组织55家,培育出26个知名红薯品牌,年加工量约4500万公斤,全县红薯综合产值突破15亿元。
与红薯产业并驾齐驱的,还有汝阳香菇产业。“汝阳香菇”作为河南省首个获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的食用菌类农产品,也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为了突破品种单一、种植分散、同质化严重等发展瓶颈,汝阳聚焦香菇菌棒标准化生产,引进和培育了洛阳大智农业等7家菌棒加工企业。依托省级龙头企业侬庄公司,建设香菇产品研发中心,研发推广香菇产品,成功打造了涵盖菌种研发、菌棒加工、香菇种植、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
目前,汝阳拥有8家市级以上龙头香菇企业、175家专业合作社和组织,带动7800多户农户年种植香菇1.5亿袋,年产鲜菇15万吨,户均增收2.8万元,综合经济效益超47亿元。
如今的汝阳,“北种养、中薯烟、南菇菌”的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已然成型:北部以“汝阳奶牛”“汝阳羊肉”品牌战略为引领,发展循环农业;中部地区围绕烟薯轮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南部山区凭借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坚实的食用菌种植基础,打造食用菌及康养文旅连片示范区。

创新驱动 激活乡村发展“引擎”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征程中,创新是关键驱动力。
在农业科技方面,汝阳县围绕“种业振兴”,打造了中原红薯种业中心。该中心以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等科研院校为技术支撑,聘请知名红薯专家引入先进技术和高端鲜食红薯品种并全程指导育苗和生产,新技术的应用,让红薯的抗病能力提升40%,产量增加30%,精品率更是突破85%。
此外,汝阳县还积极探索高效种植模式,通过高起垄、膜下滴灌、平栽苗等技术,创新的“一年双收”高效栽培模式惊艳登场:春薯定植时间从4月下旬提前到3月中旬,首茬7月上中旬收获后,迅速定植第二茬。
以内埠镇百亩示范方为例,首茬红薯平均亩产2000公斤,商品率80%,第二茬亩产超2000公斤,再加上5月剪苗销售,示范田每亩纯收入突破万元,极大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
今年,河南省红薯高效种植技术示范观摩会、河南省红薯“一年两收”高效种植模式观摩会先后走进汝阳,观摩学习汝阳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
在香菇产业中,汝阳县不断引进和培育新的香菇品种,提升种植技术,实现了产量与质量的双提升。位于陶营镇万亩农业观光园内的侬庄(洛阳)现代农业产业有限公司是汝阳香菇深加工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该公司投资2亿元建成了4万平方米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配套建设冷库、冷链物流设备、筛菇机及烘干机等智能设备,香菇日产能从30吨增至100吨;公司研发的香菇粉、香菇礼品、干香菇等系列产品,畅销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全年实现产值达1.5亿元。
汝阳甪里艾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全国唯一的甪里甜艾、富硒艾,有着两千余年的使用历史,被誉为国内四大知名艾草之一。
近年来,汝阳县围绕洛阳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依托汝阳天然艾草资源,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艾草+大健康+旅游+文化”产业融合,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造“龙艾小镇”“艾草文化主题公园”,激活艾草产业链,将种植基地升级为集采摘、制艾体验、艾灸理疗于一体的康养综合体,串起生态、经济、文化三条价值链,打造艾草与大健康结合的现代康养新模式。
目前,汝阳艾加工产品在全国设有27家省级分公司,自营店29家,加盟康养馆800余家、神灸馆1000余家、艾产业年综合产值50亿元。

农文旅融合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三屯镇东保村的“稻田小镇”是汝阳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农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的成功典范。
稻田小镇占地1200亩,依托岘山、马兰河的天然景观优势,实施油菜花和旱稻轮作,发展现代观光农业,提出了“重塑一产、接二连三,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
不同时节,游客在稻田小镇能获得各具特色的体验。春天,游客可以乘坐小火车在千亩油菜花海里畅游;秋日,走上观景平台,便能感受稻田丰收的喜悦;每逢节假日,景区还会举办稻田研学、摄影、丰收季、音乐晚会等多种体验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为进一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稻田小镇与北京初心农道合作,打造数字乡村运营平台,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将乡村运营模式转变为“县域统筹、整村运营、即时分账”,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运营的积极性。
稻田小镇建设了小花菇乐园、小黄牛萌宠园、草坪营地、观光塔等项目,新增了观光小火车、观光自行车、小吃车、升空热气球等,游客通过扫二维码消费,消费款进入村实业公司,每个项目独立核算,村民根据参股比例分红。
如今,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已在汝阳县15个村展开,171名乡村合伙人、233名群众参与入股,实现运营项目383个,收益突破1800万元。
汝阳县按照乡村运营理念,深入研究汝阳红薯文化,依托柏树乡红薯产业基础,遵循市场规律,高标准打造“窑沟红薯小镇”,通过举办红薯开挖节、红薯擂台赛、红薯文化节、“一只小红薯”奇妙游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剪纸、泥塑、茶艺等众多民间艺人及网红入驻,2020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活动200余场,接待游客80万人次,群众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实现了红薯产业、传统古村落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科技领航 托起乡村振兴梦
乡村振兴,科技和人才是关键。
近年来,汝阳县委、县政府将红薯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重要抓手,从顶层设计、具体路径、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让汝阳红薯真正成了小红薯大效益、小红薯大产业。
高标准建设技术服务体系,结合各片区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将全县划定为3个集中连片示范区,中部烟薯轮作连片示范区主要以城关镇、柏树镇、上店镇、三屯镇、刘店镇5个镇为核心区,涵盖83个行政村,建立了“县为中心、乡为纽带、村为基础”的技术服务体系,配备农技人员87名,建立试验示范基地7个,通过64户示范户辐射带动5.02万亩红薯种植应用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随着红薯产业的规模化,汝阳县又成功入选2025年中国三星科技新农机项目县。今年8月13日,中国三星科技新农机汝阳红薯产业项目启动仪式在柏树镇华沟村举行,一批新型农机设备的投入使用,将全面提升全县红薯种植、管理、收获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有效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红薯)标准化生产基地这一“金字招牌”,吸引国内鲜食红薯销售第一品牌——“地瓜皇后”落户汝阳,共同打造“地瓜皇后+汝阳红薯”绿色食品品牌,大IP将给汝阳红薯品牌和销售带来质的飞跃。
汝阳红薯先后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和2023品牌农业神农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全国有机食品博览会等都留下了汝阳红薯的身影。
汝阳县还依托“互联网+”,积极推进红薯营销创业、创新行动,培育组织直播达人、网红博主开展农产品直播带货,利用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销售,向国内一线电商和社区平台推介该县特色农产品。
全县220个益农信息服务社,为汝阳红薯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利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共新建和改造农家店254家,覆盖全县95%以上的行政村。利用本土78家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和全县16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线上销售汝阳红薯粉条、淀粉、鲜薯等制品达1000万元以上。

遥看万垄藤蔓绿,放眼千里是薯香。
7月29日,河南省甘薯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汝阳县“把脉”红薯产业,为汝阳实现从“种植大县”迈向“产业强县”的战略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路线图。
汝阳县特色产业擘画的蓝图清晰而宏大:未来产业布局将沿着“种植第一县→加工第一县→产值第一县→产业第一县”的阶梯式路径稳步推进。
小红薯撬动大产业,小香菇绽放大产业。汝阳的乡村振兴故事证明:一颗红薯、一朵香菇,只要找准了路子,也能长成富民强县的“参天大树”!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规模最大,更要质量最优、品牌最响、效益最好。”汝阳县委书记赵红艺说,汝阳将重点在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上下功夫,让汝阳特色农产品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