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之旅,探寻江苏十三地市中的文化瑰宝

镇江之旅,探寻江苏十三地市中的文化瑰宝"/

让我们一同走进江苏的第十一站——镇江。
镇江,这座坐落于长江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苏省的西南部。它东枕大江,西连常州,南接浙江和上海,北依南京,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之所。
"历史回响:千年古城镇江"
镇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在春秋时期,它作为吴国的“朱方”,才真正开始载入史册。秦汉时期,设立丹徒县。三国时期,是东吴的重要都邑之一,著名的“火烧赤壁”战役,就与镇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和港口的发展,镇江逐渐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到了南宋时期,镇江更是成为了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留下了“铁打镇江”的壮丽诗篇。
"“三山一渡”:镇江的标志性风光"
说到镇江,就不能不提它的“三山一渡”。这三座山分别是:
"金山(Jinshan):" 位于镇江西北的长江之中,是镇江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相传这里是金山寺的所在地,有着“金山寺裹金山水”的美誉。如今虽然山体已与陆地相连,但依然是游客参观的热门之地。乘船游览金山寺,远眺“金山

相关内容:

在江苏省南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坐落着一座兼具山水之胜与人文之美的城市 —— 镇江。这座被誉为 "城市山林" 的古城,既有长江的雄浑壮阔,又有古运河的温婉绵长;既有金戈铁马的历史记忆,又有香醋肴肉的市井烟火,在岁月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地理位置:江河要冲的形胜之地

镇江地处北纬 31°37′~32°19′、东经 118°58′~119°58′之间,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它东接常州,西邻南京,北与扬州隔江相望,南连无锡、常州,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这座城市最大的地理特色是 "江河交汇"—— 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在此十字相交,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自古就是南北物资运输的重要节点。

镇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素有 "城市山林" 的美誉。境内有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等诸多山峦,虽不高耸却各具风姿,与江水相映成趣,构成了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 的独特地貌。这种 "真山真水" 的自然格局,使得镇江在长三角平原城市群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形成了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 的独特城市景观。

历史背景:三千载的文明积淀

镇江的历史可追溯至遥远的西周时期。1954 年出土的宜侯夨簋青铜器铭文证实,周康王十六年(公元前 1005 年),这里就建立了宜国,标志着镇江建置史已达 3022 年。春秋时期,镇江称为 "朱方",公元前 545 年正式建城,距今已有 2561 年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三国时期,镇江成为东吴的军事重镇,北固山曾是孙权建都之地,留下了 "天下第一江山" 的美誉。南朝时期,这里是沟通南北的要冲,文人雅士云集。唐代,镇江改称 "润州",成为长江下游的重要商港,诗人王昌龄曾在此留下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的千古名句。宋代,镇江成为抗金前线,韩世忠、梁红玉夫妇曾在此大败金兵。明清时期,作为漕运枢纽,镇江商业繁荣,成为江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近代以来,镇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1842 年,鸦片战争期间的镇江保卫战在此爆发;1929 年至 1937 年,镇江曾作为江苏省省会。抗日战争时期,镇江成为新四军的重要活动区域。悠久的历史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使镇江成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经济发展:产业强市的现代活力

2024 年,镇江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5540.0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72.64 亿元,增长 3.5%;第二产业增加值 2543.44 亿元,增长 6.2%;第三产业增加值 2823.93 亿元,增长 5.7%,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 3.1:45.9:51.0。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 17.17 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 24106 美元,增长 5.8%,显示出强劲的经济实力。

镇江的工业经济特色鲜明,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 57.2%,其中新能源汽车、钢质船舶、高低压开关板产量分别增长 148.8%、214.7% 和 26.7%,展现出高端制造的强劲势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54.7%,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560 家,有效期高企数达 1617 家。

农业方面,镇江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4 家、省级以上 43 家,"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达 473 个,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旅游业同样表现亮眼,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 575.44 亿元,接待国内游客 5551.08 万人次,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文化特色:底蕴深厚的人文之城

镇江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白蛇传传说"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山寺 "水漫金山" 的故事家喻户晓。省级非遗项目 "古琴艺术(梅庵琴派)" 在镇江得到很好的传承,展现了传统音乐的魅力。

作为 "中国醋都",镇江香醋酿制技艺独具特色,已有 1400 多年历史,以 "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 闻名于世,其酿制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恒顺醋业作为百年老字号,承载着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镇江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区,具有独特的语音特点和词汇表达,反映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历史上,众多文人雅士在镇江留下足迹,宋代大科学家沈括晚年居住于此,完成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辛弃疾在北固山写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的豪迈词句;陆游、苏轼等文人也在此留下了许多佳作。

著名景点:山水与人文的交响

镇江拥有两处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旅游核心。金山・焦山・北固山风景区以 "真山真水" 闻名,其中金山以 "寺包山" 为特色,金山寺享誉中外,是 "白娘子水漫金山" 传说的发生地;焦山被誉为 "江中浮玉",以江南第一大碑林和摩崖石刻著称,其中《瘗鹤铭》被历代书法家奉为 "大字之祖";北固山则因三国文化而名扬千古,有 "天下第一江山" 之称,多景楼、试剑石等古迹诉说着英雄往事。

茅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道教圣地,被列为 "第八洞天" 和 "第一福地",这里不仅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还因 "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 的美誉吸引着众多游客。茅山森林覆盖率高达 91.6%,负氧离子含量丰富,是名副其实的 "天然氧吧"。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是镇江的另一张名片,这条长达 1800 米的古街厚载着 1300 多年的历史积淀,从六朝时期就是重要渡口,如今保留了大量明清建筑,石板路、古码头、昭关石塔(我国惟一保存完好的过街石塔)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此外,南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米芾书法公园、镇江醋文化博物馆等景点也各具特色,展现了镇江多元的旅游资源。

美食推荐:舌尖上的镇江味道

镇江美食以 "三怪" 最为出名,即 "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这三样特色美食构成了镇江饮食文化的核心。

镇江锅盖面又称 "伙面",是镇江人最爱的早餐。其独特之处在于煮面时将木制锅盖放入锅中,利用锅盖的高温让面条更有劲道。搭配不同的浇头,如长鱼(鳝鱼)、腰花、肴肉等,味道鲜美,回味无穷。

镇江肴肉是传统名菜,选用猪前蹄经特殊工艺腌制而成,肉质细嫩,味道醇厚。食用时搭配姜丝和香醋,风味更佳,是镇江人待客的上等菜肴。

镇江香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以优质糯米为原料,经复杂工艺酿造而成,色泽红棕,酸味柔和,香气浓郁,不仅是调味佳品,还有保健功效,被誉为 "液体黄金"。

除了 "三怪",镇江还有许多特色美食:蟹黄汤包皮薄馅足,汤汁鲜美;扬中河豚味道醇厚,堪称一绝;丹阳黄酒口感绵长,香气宜人。这些美食共同构成了镇江独特的饮食文化,让人回味无穷。

居民生活: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

2024 年,镇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58555 元,增长 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7727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7849 元,显示出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这座城市的房价相对亲民,2025 年 9 月二手房均价为 7620 元 / 平方米,让居民的住房压力相对较小。

教育方面,镇江拥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医疗资源丰富,各级医院设施完善,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交通便利,高铁、高速公路网络发达,长江港口年吞吐量巨大,使镇江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

镇江人的生活节奏相对悠闲,清晨在公园打太极、练气功的老人,午后茶馆里品茗聊天的市民,傍晚江边散步的家庭,构成了一幅幅温馨的生活画卷。城市绿化覆盖率高,南山国家森林公园、金山湖等公园绿地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这座江河交汇的千年古城,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现代的活力;既有山水的灵秀,又有美食的诱惑。镇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前来探寻、体验、定居,书写着新时代的精彩篇章。

发布于 2025-09-24 11:57
收藏
1
上一篇:唐诗宋词里的风华绝代,千古传世佳作解读 下一篇:40年前江苏城市版图巨变,镇江曾辖四市,盐城版图稳定之谜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