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海南老照片,探寻白沙地区纹身黎族妇女的原住民生活轨迹

1931年海南老照片,探寻白沙地区纹身黎族妇女的原住民生活轨迹"/

1931年的海南白沙地区,原住民黎族妇女的生活照片,特别是纹身的妇女,是非常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这些照片通常展示了黎族人民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精湛的纹身技艺。
由于我无法直接提供图片,以下是一些关于这类照片的描述,希望能帮助你想象当时的情景:
"照片场景描述:"
"背景:" 照片背景可能是茂密的 tropical 雨林,或是开阔的橡胶园(1931年橡胶种植已经开始在海南推广)。远处可见层叠的山峦,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原始、神秘的感觉。 "人物:" 照片中主要人物是黎族妇女,她们穿着传统的服饰。由于当时摄影技术的限制,照片的色彩可能已经褪色,呈现出黑白或棕褐色的调子。 "服饰:" 黎族妇女的传统服饰通常以棉布或麻布制成,款式简洁朴素。她们可能穿着无领、无袖的“黎装”,或者将布匹缠绕在身上,并用彩色的丝带或布条点缀。有些妇女的头上可能戴着精致的头饰,例如羽毛头冠或彩色布巾。 "纹身:" 黎族妇女最显著的特征是她们的纹身。纹身是黎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常在女性成年后进行。纹身图案多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几何图形等

相关内容:

【白沙的黎族男子】黎族人是最早的海南岛原住民,该民族源自古代越族;与侗、壮、傣、水等少数民族渊源密切。黎族女子纹身、鸡卜、白沙船形屋(干栏式)等均为古越遗风。

【白沙的黎族女子】黎语种中,纹身叫打登、模欧;是海南黎族的传统习俗。黎族女子在十三岁左右,须接受特殊标志的纹身;没有例外。倘若在纹身前去世,亦需用木炭画上图案。

【白沙的黎族民居】白沙黎族自治县位置在五指山腹地,总面积逾二千平方公里。白沙原名薄沙,清朝康熙年间改称为白沙。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正式设置广东省白沙县。

【收割水稻的黎族女子】白沙地区主要种植玉米、番薯、甘蔗、木薯等;灌溉水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境内的河流谷地、丘陵盆地内;可以双季种植水稻。

【白沙的黎族女子】清代文献记载,黎族内部的纠纷发生时,通常由女子出面调解,就可以平息。过去,生活在五指山的黎族妇女,如遇丈夫死亡,便会回娘家生活(不落夫家)。

【白沙的黎族男子】秦汉时期以前,汉人就来到北部沿海从事农、渔生产及经商活动。汉朝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朝在海南岛正式设置儋耳郡、珠崖郡;海南岛、大陆关系密切。

【黎族传统纺织技艺】黎族创造了古老的织锦工艺,品种主要有妇女的上衣、筒裙、鞋帽等。工艺上,棉线为主,麻线、金银线等为辅;相互交织而成。传统的织锦图案逾百种。

【白沙的放牛娃】唐朝年间,中央王朝加强了对海南岛黎族地区的控制;居住的格局逐渐变为汉在外、黎在内。明清时期,黎汉之间交流频繁,农业的发展更是趋于一致。

《海南白沙,1931年-1932年。摄影:汉斯·斯图贝尔》

发布于 2025-09-20 14:43
收藏
1
上一篇:三十年代初海南岛,纹身黎族女子的风情画卷 下一篇:1930年海南岛,少数民族女子成年前的纹身传统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