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某县历尽沧桑,四次割地育自贡,面积锐减半,堪称“瓜分”之最惨县

四川某县历尽沧桑,四次割地育自贡,面积锐减半,堪称“瓜分”之最惨县"/

您提到的这个说法,指的是四川省自贡市的历史沿革中,其所辖区域曾被多次划出,以设立或支持邻近市县,尤其是以“哺育”自贡著称的邻水县。
自贡市的形成和发展确实与其周边地区,特别是原荣县、富顺县以及广安地区的邻水县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自贡从盐业基地发展起来的过程中,周边地区为自贡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支持,也因此在行政区划调整中多次“割肉”。
以下是自贡市历史上主要的行政区划调整,特别是涉及“被割”的区域:
1. "设立自贡市(1951年):" 自贡市本身是在原富顺县的部分地区(主要是贡井、自流井一带)和荣县的部分地区的基础上设立的。可以说,自贡市的诞生本身就是“割”自荣县和富顺县而来。 2. "设立荣县(1952年):" 在自贡市成立后不久,原荣县的大部分区域被划出,重新设立荣县,由南充专区(后为宜宾专区)管辖。这是对自贡市的第一次“大割肉”。 3. "设立富顺县(1953年):" 原富顺县的大部分区域也被划出,重新设立富顺县,由内江专区(后为内江市)管辖。这是对自贡市的第二次“大割肉”。 4

相关内容:

四川一县太无奈,四次割地养大自贡,如今面积少了一半!

今天我们聊一个地方,四川的富顺县。

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但它的故事,真的让人有点唏嘘。

这地方啊,算得上是四川历史上被“瓜分”得最厉害的一个县了。

就像一个大家庭里最能干的大哥,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的家当分出去,扶持新成立的弟弟。

结果呢?

弟弟成了家喻户晓的“盐都”自贡,而大哥自己,面积几乎少了一半。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一张老地图看起。

要是你看到1935年的四川地图,富顺县那叫一个气派。

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地盘,在川南地区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大县。

那时候,县里有将近一百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

比当时成都城区的人口还要多!

可就是这么一个千年古县,在后来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好几次“割肉”一样的调整。

最痛的一次剜心之举

最让人觉得可惜的一次,发生在1959年。

那会儿,在富顺的邓关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和盐矿。

这可是宝贝啊!

按理说,这是富顺县发展的大好机会。

但是,为了集中力量搞开发,一纸文件下来,富顺县的十几个公社,包括邓关镇,都被划走了。

总共三百九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下子就没了。

这片地,可不是什么边边角角的穷地方,而是资源最富集的心脏地带。

我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脑子里冒出一个很奇怪的联想。

这感觉,特别像我以前玩的一个策略游戏。

辛辛苦苦经营一块资源最丰富的地盘,眼看就要靠它起飞了,结果系统弹出一个事件,说为了“区域平衡”,这块地必须转让给另一个玩家。

那种憋屈和无奈,简直一模一样。

这次调整,不仅带走了土地和资源,还带走了二十多万人口。

对富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剜心之痛。

那些本该属于它的荣光

时间快进到2005年,又是一次调整。

这次划走的,是几座沱江边的古镇。

比如牛佛古镇,现在是自贡响当当的旅游名片,被称为“自贡第一水码头”。

还有仙市镇,已经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了。

这些地方,风景优美,历史底蕴深厚。

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去打卡。

可很多人不知道,它们的根,其实在富顺。

我之前去一个古镇旅游,导游滔滔不绝地讲着那里的历史和传说。

听得我津津有味。

但我从来没想过,一个地方的归属,背后还可能有这么曲折的故事。

我们游客看到的,是它今天的样子。

但对于当地人来说,每一次行政区划的变动,都牵动着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

这些闪亮的文化名片,本该是富顺的骄傲。

现在,它们成了自贡的荣光。

这事儿,没有对错,只是历史的选择。

但站在富顺的角度看,总归是有些遗憾的。

一切故事开始的那个源头

那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开始的呢?

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更早的1939年。

那时候,为了开发西部的盐化工业,国家决定成立一个新的城市。

这个新城市,就是后来的自贡。

自贡的成立,需要地盘,也需要人口。

从哪里来呢?

富顺和旁边的荣县,就成了主要贡献者。

富顺划出了自己最核心的七个乡镇,包括当时盐业最发达的自流井地区。

这是第一次“割肉”。

一下子,二十三万人口就成了自贡市的市民。

富顺也因此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盐业中心。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父母觉得小儿子有前途,就把大儿子最赚钱的铺子给了小儿子去经营。

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整个大家庭的未来。

但对大儿子来说,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从这一刻起,富顺的命运,就和自贡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它开始了自己的“奉献”之路。

慢慢被削弱的行政版图

除了这几次大的调整,还有一次不大不小,但同样重要的划拨。

那是在1978年。

富顺的何市区,下属的六个公社,又被划归给了自贡市的大安区。

一次又一次。

就像一块完整的玉石,不断被切走边角料,虽然核心还在,但体积却越来越小。

经过这来来回回四次大的调整,富顺的面积从最初的两千二百多平方公里,缩水到了今天的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

将近九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啊!

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了。

就这么一点点,从富顺的版图上消失了。

如今的富顺,常住人口大约七十万。

和巅峰时期相比,也少了很多。

这就是历史的进程,一个地方的兴衰,往往和更大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富顺,就是那个在大局面前,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的角色。

今天依然飘香的豆花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

我们今天说这些,也不是为了抱怨什么。

只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它曾经那么辉煌,也曾经为兄弟城市的发展,付出了那么多。

今天的富顺,虽然不再是川南的“巨无霸”,但它的风骨犹在。

你去富顺县城走一走,大街小巷里,依然飘着“富顺豆花”的香气。

那碗小小的豆花,承载着当地人最朴素的饮食文化和自豪感。

县城里的富顺文庙,依然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文庙之一。

飞翘的屋檐,仿佛在向天空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这些,是刻在富顺骨子里的东西,是任何行政区划都带不走的。

它用自己剩下的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继续书写着自己的历史。

虽然这段历史,被折叠了很多次。

如果你对这段历史感兴趣,不妨亲自去看看。

现在交通很方便,成都坐高铁过去,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可以去赵化古镇逛逛,感受一下千年盐运码头的沧桑。

也可以去富顺文庙西湖景区,看看那里的建筑和风景。

当你走在那片土地上,或许能更深切地体会到,一个地方的坚韧和不屈。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些牺牲在所难免。

但那些为大局做出贡献的角色,不应该被忘记。

富顺,就值得我们记住。

发布于 2025-09-06 20:43
收藏
1
上一篇:千年古县四川,三次割肉育自贡,今以一碗豆花焕新颜逆袭崛起 下一篇:我是上海人,亲历四川自贡之旅,不吹不黑,自贡惊艳远超网络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