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礼,话说古代风俗礼仪(23)——求子心切,诞生礼的疯狂习俗

言之有礼,话说古代风俗礼仪(23)——求子心切,诞生礼的疯狂习俗"/

我们继续探讨古代中国的风俗礼仪。这一期,我们来聊聊“求子也疯狂”——诞生礼。
在中国古代,“传宗接代”是家族乃至社会的重要使命。因此,围绕着新生儿的诞生,形成了一套复杂而隆重的礼仪,这就是“诞生礼”。这套礼仪不仅关乎新生儿的健康平安,更寄托了家族对未来的期盼和祝福。
"一、 临盆与分娩:准备与迎接"
诞生礼的第一步,自然是从孕妇的“临盆”开始。
1. "预产期准备:" 古人相信“瓜熟蒂落”,会根据孕妇的怀孕月份(通常是足月,约280天)做好准备。家中的女性长辈会指导孕妇注意饮食起居,避免劳碌。 2. "“坐月”与“满月”:" 分娩后,产妇需要在家中休养,这段时期被称为“坐月子”或“坐褥”。传统上认为产后42天(即“满月”)左右,产妇的身体基本恢复,可以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但仍需继续休养。这段时间内,产妇和新生儿都受到家人的精心照料。 3. "分娩时的仪式:" 分娩过程虽然充满艰辛,但也伴随着一定的仪式。家人会在产房外守候,为产妇加油鼓劲。当婴儿顺利降生后,会有人高声宣告喜讯,并可能燃放鞭炮,以示庆祝。古人认为

相关内容: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第二十三篇 生命的期盼与祝愿:诞生礼俗

中国几千年传统社会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劳力的多少成为家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土壤中形成早生、多生、生子的生育观念。 因此,传统社会,多子多孙是评价一个家庭社会地位的一种重要标志,无子或者不育的夫妇会遭到社会的冷眼相看。这种传统观念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深深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为了一个新生命的顺利诞生,从男女婚姻到妇女怀孕,、婴儿降生、满月周岁及其他庆贺活动,无不体现出人们为此所做的不懈的祈福努力,从中也形成了一整套趋吉避凶的风俗习惯。

一 、有子万事足——民间求子礼俗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人们对求子仪式非常重视,求子,顾名思义就是不能生子或者不孕的夫妇为了求得子嗣而进行向祖先或神灵祈祷、实行巫术等仪式的风俗习惯。求子的方式多种多样,按照采用的手段可以分为:象征求子、拜神祈子、他人送子、模拟巫术求子四种。

1. 拜神祈子

民间主管生育子嗣的神灵众多,如女娲、高禖、城隍奶奶、碧霞元君、送子观音、金花夫人、子孙娘娘、张仙等,并为之立庙建祠。 人们在乞求子嗣时往往求助于这些神灵。


汉族神话中,女娲是人类的祖先,是她创造了人类,神话讲述在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成团创造了人。但这样非常劳累。于是她就把一根绳子放在泥浆中,然后举起绳子一甩,泥点洒落在地面变成了一个个的人。后人说,女娲亲手捏的成了富贵的人,而女娲用绳子沾泥浆甩在地上的是贫贱的人。

在河北涉县有座娲皇宫,俗称奶奶庙,当地传说这里是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又说阴历三月十八是女娲的生日,所以这一天周围几百里的民众都来参加庙会,其中许多是前来求子的妇女,她们来到庙里给送子娘娘磕头、烧香、献供品后会从神案上取一个泥娃娃用红绳拴上带回家,认为这样可以求得儿子。过后如果真的怀孕生子就会在来年还愿时带三个泥娃娃或布娃娃放在神案上。


2.他人送子

在诸多求子习俗中还有一类常见的形式是由自己的亲人或其他人向希求得子的家庭及妇女本人作出象征性的“送子”举动。

最常见的送各种象征性的瓜果和食物,在湖南的一些地区,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一般是在中秋节晚上,趁主人出门赏月不在家,好心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一般送子的人必须是已有子女的人。他们从选中村里名声不好人家的瓜园里偷一只大冬瓜,然后在瓜上画出一个娃娃的脸谱,再用一根小竹管插入冬瓜内,把冬瓜灌满水。送子的人将冬瓜偷偷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拉被子就会触动冬瓜,里面的水便流了出来,情形与小孩尿床相似。而丢瓜的人家发现瓜果被偷,就会大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来年真的怀孕生育,便让儿女拜送子的人“干爹”或“干妈”。

安徽歙县一带则是中秋节时,大人们让孩童偷别人家的倭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连泥带水地放到新婚夫妇的被子里,被褥都弄脏了。用这种方式来送子。有诗记述了这种习俗:“送子中秋记美谈,瓜丁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拖泥那可堪。”

还有一种是送去包含多子多孙含义的吉祥物,常见的的有送灯,比如“孩儿灯”、“麒麟送子图”、因为灯和“丁”谐音,所以送灯也就是送子的意思。

3.巫术求子

婚姻是两性结合组成家庭繁衍后代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社会,传宗接代是婚姻最主要的目的,生子的渴求在这一阶段已经以象征的方式表现在婚礼的众多细节之处,体现在婚礼所用的大多数器物上,求子成为婚礼的一个鲜明主题。婚礼中的求子方式一般是根据同类相生的原理,把相似的东西看做同一种事物,通过模仿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器物方面,很多是外形相似或者发音相同。比如在许多地方,给新人准备的枕头中装有红枣、花生、桂圆、瓜子,寓意是“快生贵子”。在广东,聘嫁礼物当中除了礼饼外,少不了的是莲子、石榴、桂花,意为“连留贵子”,还有椰子,寓意“有爷有子”,天伦之乐。


婚礼仪式上也有类似的习俗,比如东北地区,新郎迎娶新娘,在离开娘家时,新娘父母要备办宴席招待新郎和伴郎,就餐中新郎要偷偷把几双筷子藏起来带回家,筷子谐音“快生子”取人丁兴旺的意思。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传袋”的仪式,就是男方迎娶新娘进门时在地上铺上麻袋,随着新娘往前走,把后面的麻袋拿起铺在前面的路上,让新娘脚部沾地,踩着麻袋进婆家,叫做“传袋”,取“传宗接代”的吉祥意义。

山西南部民间的婚礼上,在新婚夫妇进洞房前,由一位女性长辈亲属向寝帐撒红枣和栗子,并唱《撒帐歌》:“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这也是同样是利用了“枣”和“栗子”的谐音,而取“早早立子”的吉祥含义。然后新人进入洞房共饮交杯酒,二人挽手在火炕上绕一周,俗称”踩四角“,二人边走边诵:”左踩三圈,右踩三圈,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护着,儿多着女少着,婆夫两个常好着。”是祈愿早生贵子、多子多福之意。

婚礼上的这些象除征性器物和仪式外,还有其他的性生殖崇拜与性行为模拟巫术,即在神圣的时间、空间对某种生殖象征物加以崇祀或进行交媾行为的模拟。

发布于 2025-09-03 05:27
收藏
1
上一篇:五星级酒店倒闭潮席卷而至,全季酒店以一瓶水诠释服务真谛,给行业同行上生动一课! 下一篇:“拜佛就能怀孕”?揭秘古代妇女求子信仰,送子观音背后的真实求子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