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楼东(一),探寻楼东之名的神秘起源

话说楼东(一),探寻楼东之名的神秘起源"/

我们来聊聊“话说楼东(一)——楼东之名的来历”。
“楼东”这个名字,听起来朴实无华,但背后往往承载着一段历史、一个传说或是一处独特的地理风貌。在中国众多地名中,“楼东”这种形式并不少见,通常指位于某座(或某些)楼阁、高台、城墙或重要建筑东面的区域。
关于“楼东”之名的具体来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它因时因地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可能性:
1. "地理方位明确:" 最直接的解释就是,这里位于某座“楼”的东面。这座“楼”可能是: "古代建筑:" 如城楼、鼓楼、钟楼、文庙中的楼、祠堂里的楼、甚至是一些富商或官员的府邸中的楼阁。 "现代建筑:" 如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居民楼等,虽然“楼”的概念更现代,但地名沿用也很常见。 这种命名方式简单明了,指代特定位置。
2. "历史传说:" "标志性建筑:" 某个历史时期,这里可能有一座非常著名或重要的“楼”,虽然现在可能已不存,但在当地人的记忆或文献中,以“楼东”来指代该楼以东的区域成为一种习惯。这座楼可能与历史

相关内容:

楼东之名与淮安古城两座楼有关,一为古城中心的镇淮楼、一为古城南门口的更楼。

镇淮楼,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淮楼位于淮安古城中心,本名谯(读qiáo)楼,意为城门上的瞭望楼。巍峨高大,古色古香,是淮安古老而文明的象征之一。镇淮楼从南北朝时起,经历晋、隋、唐、宋、元、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具体创建时间已不可考。

镇淮楼近景。

康熙二十年(1683年)初夏,淮安大雨五昼夜,河决数处,犯郡城,淹死人畜无数,知府曹君取府衙内镇淮楼的镇淮匾投之,河水稍退。道光十二年(1832年),对洪水同样毫无办法的知府周焘干脆将府衙内的镇淮楼匾额移置于谯楼之上,以镇住淮河水患,乞求淮水安澜。从此,“谯楼”便改称“镇淮楼”。如今,楼东社区的有些老人还在传说着知府投匾镇水的故事。

淮河水患给百姓带来流离失所。

更楼,顾名思义即用于打更报时的建筑物。以前位于南门大街与更楼东街的地方有三间跨街房子,是打更人休息之处。到上世纪50年代,因南门大街拓宽,“更楼”被拆除了,但更楼街的名字却沿用至今。

更楼东街杨士骧故居。

楼东来历更多的说法是因地处镇淮楼东南侧而得名,民国三年,废除清代的乡坊区划制,建立市乡制,在淮城区域范围内设城厢市,民国二十八年(1939),淮安县区乡行政区划,为淮安县第一区所辖,楼东社区均名为“楼东乡”。

2016年底,淮城街道成立之初的楼东社区。

建国初,淮安县政府设淮城区,下辖九个镇,楼东社区改名为“楼东镇”,后改设“楼东居委会”。“文革”期间,楼东居委会改换成带有浓烈政治色彩、打上时代烙印的“东风居委会”,文革后又改回“楼东居委会”。

2018年,楼东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建成,

2003年10月,在原楼东居委会基础上,分设“楼东社区”、“府学社区”两个居委会,现由一个社区党组织、一套班子进行管理服务,原在大鱼市口东街116号合署办公,2021年1月迁至锅铁巷26号,对外统称“楼东社区”。

为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2021年初,楼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迁入锅铁巷26号。

楼东社区位于镇淮楼—更楼东侧,占地约1.1平方公里,西起南门大街,东至古城墙~文渠河以西,南至南巽路,北至镇淮楼前文渠河和镇淮楼东路,人口8716户、19876人。

楼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现状。

辖区内有东长街、府学街等33条街巷,有鸿福家园、淮盐宿舍等两个建制小区,有文化小区、总渠宿舍、人行宿舍等31个单位宿舍区和生活大院,有楚州中学、淮安医院等14家企事业单位,有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关天培祠堂等15处文保单位,是历史文化名城——淮安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布于 2025-08-28 09:43
收藏
1
上一篇:鸿福家园居民饮水难题待解,用水之苦何时休? 下一篇:云南丽江被抱走男孩成功找回!搜救抓捕现场画面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