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造吗?香港也是地质灾害高发区,他们防灾经验揭秘!

你造吗?香港也是地质灾害高发区,他们防灾经验揭秘!"/

是的,你说得没错!香港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在新界西北部(如粉岭、上水一带)和西贡地区,由于新近形成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以及第四纪的松散沉积物,加上人口密集、建筑密集,"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确实相当高"。
香港的防灾减灾经验非常丰富,尤其是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和成功的体系。其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科学评估与风险区划 (Scientific Assessment & Zoning):" "地质调查:" 香港地质调查处 (Geological Survey of Hong Kong) 长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研究,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风险评估:" 基于地质调查结果、历史灾害记录、降雨数据等,对全境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并绘制出详细的"地质灾害风险图",将区域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如高、中、低风险区)。这是所有防灾措施的基础。
2. "严格规划与管理 (Strict Planning & Management):" "土地用途规划:" 在"《香港规划条例》"下,政府将地质灾害高风险区主要规划为"郊野公园、自然保育区或指定的发展禁区",严格限制或禁止建设,特别是大型开发项目。这是从源头控制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寇敏芳)带上VR眼镜,成都理工大学学生袁熠的眼前开始下雨,他站在小巷里,左右的人不知所措地奔走。突然,右边的山体倾泻而下,他还来不及反应,泥石流就吞噬了他和周围的一切。

“好吓人啊。”他下意识地摘掉眼镜,眨巴眼睛四下张望,想要赶紧“摆脱”虚拟的灾难现场。

这是5月12日,在成都理工大学举办的香港地质灾害防治成就展上,展出的VR地灾场景。此次展览由省国土资源厅、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联合主办。通过展示香港地质灾害的防治成果,并与四川开展地灾防治工作交流,助推两地形成交流合作机制,促进川港两地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升。

VR用于防灾宣传,吸引年轻人主动参与

现场的VR是最热门展示区。此次,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带来了三套VR场景,别出心裁地搭建了家中、汽车上、飞机上三个场景。参观者可以分别感受到泥石流“袭击”房屋和公路的瞬间,还能从空中看到山体滑坡的全貌。

“看了之后,我想好好了解一下地质灾害,尤其是防灾的知识。”袁熠体验了第一个场景后,又赶紧到第二个的场景排队。他说,希望多感受一下灾害的现场,“如果真的遇到了,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这也是香港此次交流展的目的。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长林世雄说,香港平均每年会发布4次山泥倾斜预警,但是由于近十年没有发生伤亡事故,很多人已经不以为然,“尤其是没有经历过灾害的年轻人”。为了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去年,香港推出VR地质灾害场景,并将其在社区、商场等人员密集区展示。

将风险管理引入地灾防治,希望与四川多交流

“以前对香港的了解就是高楼大厦,没想到会有地质灾害的问题。”罗鑫雨是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专业的学生。体验过VR后,他认真了解了香港的地质地理环境和防灾措施,不由地为香港点赞。

香港地形主要为山地和丘陵,山地面积约占60%。夏季的暴雨常常会诱发泥石流,1972年香港同一天发生了两起最严重的滑坡,造成138人死亡。香港痛定思痛,于1977年成立土力工程处,目的在于改善山泥倾泻问题和提升岩土工程规管。经过多年实践,逐步设立一套全面的斜坡安全系统,从不同层面和范畴降低山泥倾斜的潜在风险。

香港土木工程署总土力工程师杨晖介绍,香港对地质灾害进行量化风险评估,评估不同类型的山泥倾泻灾害对社会在成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比如,在高风险区,禁止开建设居民住宅区,而改为公园等开阔性活动场地,降低灾害的影响。

“过去十年,香港地质灾害防治有一些效果,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件。”林世雄说,但是随着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防灾的形势依然严峻,希望和四川加强合作交流。

5月11日,香港土木工程署一行还参观了“5•12”汶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并与省国土资源厅开展工作交流。

发布于 2025-08-27 11:43
收藏
1
上一篇:寻味之旅,大年初二香港游客顺德探秘,共赴“毋米粥”美食盛宴 下一篇:任泽平热议,西部开发与城市升级,是加大供地向西部还是聚焦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