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岁的蒋妈妈吭哧吭哧扛着50斤一袋的大米,一趟扛一袋,连扛了两袋送到朱媛媛家门口,朱妈妈吓得都不敢当面多说,只敢在微信上道谢:‘见了您就想起我闺女’——这哪像是大明星家长之间的社交啊,活脱脱就是咱普通居民楼里老姐妹互相串门的样子!

更绝的是辛柏青,发现岳母给外孙女书包里偷偷塞朱媛媛爱吃的椰子糖,转头就把早餐桌上的面包换成了岳母最爱喝的小米粥。”

这事儿啊,得从蒋勤勤她妈突然想起来要送粮食说起。上个月朱媛媛不是在青岛拍戏嘛,家里头就剩下辛柏青带着闺女还有老岳母三个人。蒋妈妈听说这情况,大清早爬起来就去超市,吭哧吭哧扛回来两袋五常大米、还买了三箱水果,打个车就直奔朱家去了。

朱妈妈一开门,看见地上堆得跟小山似的袋子,赶紧摆手:“哎呀这么多,哪吃得完啊!”蒋妈妈一边抹着汗一边笑:“勤勤说的,说柏青就爱这口,米饭配咸菜!”等朱媛媛拍完戏回来看见监控里这幕,急得赶紧让老妈发消息好好谢谢人家,结果朱妈妈打字的手都直哆嗦:“大姐啊,看见您,我就想起媛媛小时候那会儿了...”

其实她们这份交情啊,根子深着呢,得往前数三十年。中戏94级表演班那会儿就招了24个人,蒋勤勤是以全国艺考第一的成绩进去的,一进校就是焦点人物,朱媛媛呢,则是靠着实打实的演技,稳稳扎在话剧舞台上。

有次朱媛媛排《雷雨》把腿摔伤了,蒋勤勤就天天帮她打饭、抄笔记;后来轮到蒋勤勤拍《苍天有泪》被导演骂哭了,朱媛媛就拽着她跑到澡堂子里,扯着嗓子吼了一整晚的《青藏高原》来发泄。

毕业以后,俩人买房都选在朝阳区,两家直线距离连三公里都不到,蒋妈妈要是包了饺子,常常会装满满两饭盒,让勤勤开车给朱媛媛家送去——这份交情搁在娱乐圈里头,那真是比大熊猫还稀罕。

辛柏青搞的这个“小米粥反击战”,心思那叫一个细。自从岳母来北京帮忙带孩子,他就留意到老太太总在给孩子整理书包的时候,偷偷多塞进去两块糖。

有一回女儿嘟囔了一句:“姥姥说了,这糖妈妈小时候可喜欢了,一次能吃半斤呢!”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朱媛媛最爱吃的那个南国椰子糖。第二天早上吃早饭,岳母看见桌上熬得稠稠的、飘着米油的小米粥,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她们山东老家的人,早饭就爱喝这个。

辛柏青呢,啥也没说,但从那以后,家里的面包机就再也没响过。这种默契劲儿,其实在他演的电视剧《幸福密码》里就有苗头:他演的那个丈夫,总是默默地去给妻子娘家修水管,编剧后来都说了,原型其实就是他自己。

这两家人的你来我往,就像面照妖镜,把内娱圈里那些畸形的人情世故照得清清楚楚。你看那些流量小花过生日,能收三百多个奢侈品礼物,摆拍成九宫格发出来显摆,转头就把粉丝用心写的手写信扔进酒店垃圾桶;还有那些顶流团队,为了抢个C位,能让七十多岁的老艺术家在雨里干站半个钟头。
你再看看蒋妈妈送的大米,超市里买也就三百来块钱,可她扛米时肩膀上勒出来的红印子,比那爱马仕的包装袋可珍贵多了。朱媛媛给蒋勤勤新剧打call的方式也实在——不买热搜,不刷数据,直接包了个场子,请全剧组的人去看她演的《我的姐姐》。
所以啊,当朱妈妈摸着那米袋子想念女儿,当辛柏青悄悄把咖啡换成小米粥去煮,他们其实早就把内娱圈里那套用“利益秤砣”称人情的方式砸了个稀巴烂。当那些流量女王们还在算计代言费够买几个铂金包的时候,真正的奢侈,大概就是:你家老人偷偷塞给我家孩子书包里的糖,恰好就是我媳妇最爱吃的那个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