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803”,上海方言中的文化密码,懂的人都知道!

揭秘“803”,上海方言中的文化密码,懂的人都知道!"/

哦,你说的是"803",上海话里就是"“八零三”"。
这通常指的是"上海的一个老小区,位于虹口区"。
"名字来源":它靠近虬江支路(旧称虬江),地理位置大概在虬江支路靠近虬江码头附近一带,所以用数字“803”来指代这个区域或小区,是当年居民和周边人约定俗成的叫法。 "特点": 是一个比较老旧的居民区。 周边环境曾经比较市井,生活气息浓厚。 因为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在本地人嘴里提到“803”,通常就指向这个特定的区域。
所以,当上海人用“803”时,他们指的就是虹口区的这个老地方,不是数字803本身。

相关内容:

上海刑警有一个响当当的代号——803。

因为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地址在中山北一路803号而得名,他们不仅在上海家喻户晓,在全国公安机关也是一支战功赫赫的队伍。昨天(3日)是第七个“刑警803”主题日,记者从刑侦总队获悉,近年来上海刑事案件发案持续下降,连续11年实现命案全破、连续8年实现抢案全破,入户盗窃案件破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亮眼成绩的背后,犯罪形态的演变正带来全新挑战:网络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刑事犯罪中,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接触式犯罪占比超刑事案件总量的50%以上。应对变局,上海刑侦总队今年深化“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成立以90后为主力的“青春803”突击队。这群年轻人如何接棒“老法师”的刑侦智慧?答案正在实践中书写。

法医也是“侦查员”

刑侦总队的法医余德伦,今年加入“青春803”以后,变成了一名“侦查员”,身份变化的背后,是刑侦思维的重塑。“通过突击队的平台,让我从幕后走到台前,帮助我打开了办案思路。”

在刑侦总队内部,法医隶属于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管理中心,刑事技术民警的日常是泡在实验室或案发现场,与物证打交道。成为“侦查员”,参与侦办全过程,余德伦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服务民生、社会治理的高度去看待问题,激发出了更多的工作思考。”

今年以来,刑侦总队已牵头全市刑侦部门侦破涉企、涉民生领域案件500余起。譬如不久前,803接报一起作案手法新颖的案件,市民吴先生因为帮朋友点了投票链接,京东账号就被人下单一箱高档白酒,用吴先生信用卡支付了5800多元。

这究竟是电信网络诈骗还是盗窃?在实战经验丰富的探长、老侦查员带领下,青年民警们利用空余时间展开综合研判。“犯罪分子将钓鱼链接伪装成投票链接进行群发,在被害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盗取了京东账户。”刑侦总队五支队探长庞连彪说,案件最终被认定为一起隔空盗窃案,突击队员们将2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并对上下游犯罪开展深挖调查。

“双导师带教制助力青年民警快速成长。”刑侦总队“青春803”突击队队长、团工委书记李阳介绍,155名队员通过参与新型案件攻坚、应急处突等实战,逐渐成为案件“主办”,培育起“上海刑警803”的人才梯队。

积案与反诈两手抓

犯罪总量下降,刑警却更忙碌了——青年民警们刚好踏在发展转型当口,一方面跟“老法师”学本领,同时也积极拥抱新技术,勇破曾经“不可能”的陈年积案,狠打不断翻新的电信网络诈骗。

刑技中心生物物证室机器上贴着一句话:科技为正义服务。这是副主任杨帆对工作最朴素的理解。刑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尘封的物证有了“开口说话”的机会。数据显示,过去5年,803已破命案积案47起,助力230个失散家庭实现团圆。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为刑侦工作的主战场。”刑侦总队二支队副大队长王烨华介绍说。与传统刑事案件不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可防性犯罪。刑侦总队转变思路,从事后打击延伸到事先防范,利用新技术动态搭建应用模型,着力织密技术防阻、预警劝阻、资金拦阻“三张网”,打造圈层防护体系。上海警方还通过“803反诈”新媒体平台,主打“快速预警、信息速递、深度解析”,从老百姓视角制作反诈宣传作品,让宣传力成为战斗力,打赢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反诈“阻击战”。

今年以来,市反诈中心日均产出潜在被害人预警信息30余万条,电话劝阻4万余人次、见面劝阻2000余人次,并通过资金防阻体系为人民群众避免了近24亿元的损失。

原标题:《啥是“803”?上海人懂的都懂》

栏目主编:苏展 文字编辑:刘力源

来源:作者:文汇报 周辰

发布于 2025-08-20 10:58
收藏
1
上一篇:“免费加面”引争议,上海面馆涉嫌误导顾客,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下一篇:云端见证爱情!上海中心婚姻登记点七夕试运行,浪漫七夕正式迎新婚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