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独韵,为何每个节日都有美食,唯独清明例外?

清明独韵,为何每个节日都有美食,唯独清明例外?"/

这种说法其实不太准确,也忽略了传统文化中食物与节日的深层联系。清明虽然不像春节、中秋那样有全国统一、约定俗成的“主菜”,但它确实有非常丰富和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食俗。
清明节的饮食习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祭祖食品:" 清明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祭祖扫墓。因此,很多祭品本身就带有食物性质,或者与食物紧密相关。 "青团 (Qīngtuán):" 这是江南地区非常典型的清明食品。用艾草或鼠麴草等绿色植物汁液和糯米粉制成,包裹豆沙等馅料。绿色象征着春天,也带有辟邪的寓意。 "润饼/春饼 (Rùnbǐng/Chūnbǐng):" 在福建、台湾、广东潮汕等地流行。用薄饼皮包裹各种炒熟的蔬菜丝(如胡萝卜、高丽菜、豆干等)、肉松、海苔等卷起来吃,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生长”。 "馓子 (Sǎnzi):" 在中国北方一些地区流行。馓子是一种油炸的食品,形似手链,食用时可以单独吃,也可以沾糖水或蜂蜜。油炸的寓意也和清明时节的祭拜有关。 "清明螺 (Qīngmíng

相关内容:

清明总被说“不能有美食”,可我偏觉得,

怀念先人的日子,更该用好吃的接住春天的温柔。

奶奶每年清明前都会去地里摘艾草,

竹篮里装着带露的嫩叶子,回家煮水揉糯米粉,

豆沙是前一天熬的,红豆皮都熬化了,甜得像小时候的糖。

蒸好的青团冒着热气,她会挑一个最圆的,放在我手里说:“先给你爷爷留一个。”

楼下便利店今年出了速食青团,

咸蛋黄肉松味的,微波炉转30秒就软了,

加班晚归的晚上,咬一口,糯米的糯裹着咸香,

突然想起去年清明,爷爷坐在沙发上吃我带的青团,说“现在的年轻人真会吃”。

昨天做了凉拌艾蒿,

叶子用盐揉过,加了点醋和香油,脆嫩得能咬出春天的汁水,

妈妈说:“你太奶奶以前就爱这么吃,说比肉还香。”

其实艾蒿的苦里藏着甜,就像怀念,有点涩,却越嚼越暖。

要提醒你们哦,

别买那种颜色像塑料的青团,艾草汁染的应该是浅绿,带点黄;

馓子虽然脆,但油大,一次吃两根就行,配杯茶解腻;

冷食别吃太多,肠胃不好的人,把青团蒸热了再吃,才舒服。

清明的美食从来不是“不能有”,

是要带着心意吃——就像先人给我们留了满院的艾草,

我们给他们留一口热乎的、新鲜的,

告诉他们:“今年春天,我过得很好。”

昨天整理旧物,翻出爷爷的笔记本,

最后一页写着:“清明的青团,要给小囡留一个。”

我拿着笔记本去厨房,蒸了三个青团,

一个放在爷爷的照片前,一个给妈妈,一个自己吃。

风从窗户吹进来,带着艾草的香,像爷爷在说:“小囡,好吃吗?”

其实怀念很简单,

就是我吃着你当年喜欢的东西,

想起你说过的话,

然后笑着说:“爷爷,今年的青团,比去年还香。”

早上路过菜市场,看见有卖艾粄的阿姨,

竹匾里摆着圆滚滚的艾粄,上面撒着芝麻,

我买了两个,一个给奶奶,一个自己吃,

奶奶咬了一口说:“这味跟我当年做的一样。”

阳光照在她脸上,皱纹里都是笑。

清明的美食不是仪式,

是藏在食物里的想念,

是我吃着你喜欢的,

你看着我吃的,

然后我们一起,

接住春天的温柔。

今年清明,你打算吃点什么怀念先人?

是奶奶的艾草青团,还是妈妈的凉拌艾蒿?

或者,你有自己的小秘密,想给他们留一口特别的?

发布于 2025-08-16 20:58
收藏
1
上一篇:清明食三宝,健康绵长享春光——提前备好这3样美食迎接佳节 下一篇:老人言,元旦吃这三样,子孙后代旺!本周三元旦,别忘了尝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