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原(四百三十二),旧时寒暑的变迁轨迹

大平原(四百三十二),旧时寒暑的变迁轨迹"/

这是《大平原》系列第四百三十二回的标题“旧时寒暑”。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怀旧和深沉的意味。
“旧时”指向过去,带着回忆的色彩;“寒暑”则涵盖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岁月的更迭和人生的甘苦。合在一起,“旧时寒暑”可以理解为:
1. "回忆往昔岁月":追忆过去经历过的寒冷与酷暑,象征着曾经走过的漫长人生路,那些难忘的时光和岁月的痕迹。 2. "感叹时光流逝":感慨时间的无情,曾经的热闹与艰辛都已远去,只剩下回忆。 3. "品味人生甘苦":回顾过去所经历的种种,有苦有甜,有风有雨,这些构成了丰富的人生体验。 4. "心境沧桑":暗示人物经历了世事变迁,心境变得成熟、平和,对过去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大平原》这个宏大而充满乡土气息的故事背景下,“旧时寒暑”很可能是一个章节或段落,聚焦于某个角色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或者是对整个平原地区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岁月在土地上和人们心中的烙印。
您想了解关于这一回的具体内容,或者想探讨这个标题的更深含义吗?

相关内容:

旧时寒暑

文/孙德国

旧时夏天

旧时的乡下农村,没有空调电扇,只有铺在炕上烂了边的芦苇凉席和卷着白布边脏兮兮的破蒲扇。凉席和蒲扇有可能是传了几代的遗物,长辈老人在世时躺过的凉席,手摇的蒲扇,离世后,不舍得丢弃,携带着指纹和体温,继续为后人驱暑纳凉。

午后的阳光明晃晃刺得睁不开眼,以手搭在额头上方,借助手撒下的细微阴凉才能眺望远方。农家院内本来开心舒展的枣树、榆树叶子,被晒得垂头丧气般耷拉着,圆圆的叶子缩成一小捋呈长条状。狗睁着慵懒的双眼,目光空洞地趴在大门门口的阴凉处,吐着长长的舌头,一哈一哈地喘着粗气。有人从它跟前走过,狗心不在焉懒得搭理,也没力气起身吠叫。牛在牛栏中闭着眼睛半趴在地上咀嚼着心事,一堆苍蝇附在牛眼皮周围叮食泪液,牛淡定地似乎忘了晃头甩尾去驱赶。外面的土街道上泛起一层薄薄的尘土,光着脚丫踩上去软绵绵的,脚底感到火辣辣地烫。

门楼是天然的纳凉场所。大门一开,对流的风穿堂而过,带来丝丝凉意。土坯垒制的门楼耐晒,裸露的外层尽管被晒得烫手,门楼内的四壁依然是冰冰凉凉。婶子、大娘、年轻未嫁的姑娘、刚过门的新娘等女人聚拢在门过道里,聚在一起作针线活。纳鞋底的,一根针线,一把手钳,吱啦吱啦的穿线声反反复复穿过千层鞋底,将热浪和爱意穿进鞋底。缝补衣裳的,在被磨烂裤子的膝盖部和臀部,再贴上两层布料,一圈圈缝补成打靶的靶心,将生活的苦辣酸甜缝进衣服。刚过门不久的新娘,抿着嘴为男人绣鞋垫,不时地捋一下垂下的刘海,羞涩和爱情一起被绣进鸳鸯戏水的鞋垫内。你一言我一语,不时地发出一阵阵清脆的笑声。眼看太阳临近头顶,有人说晌午了,下地的快回来了吧。于是女人纷纷散去回家做饭,等待下地回家的男人能够及时吃上可口的饭菜。

男人下地回来,吃完午饭,卸下房间的一扇门板,斜跨在门槛上,或者将门板置放于大门过道阴凉处躺下。敞着大门,门口有热风呼呼吹过,尽管身下一片潮湿的汗水,无数苍蝇嗡嗡叫着附在裸露的皮肤上吸食汗液,外面院子里枣树、榆树上的蝉不知疲倦地扯着嗓子“知了知了”地喊,但也不妨碍躺在门板上打起呼噜。

大街上突然传来小贩卖冰棒的叫喊声。孩童们的耳灵眼尖,不约而同鱼贯而出,五分钱一块冰棍儿,买上几块,含到嘴里,没等走到家冰棒已融化流进肠胃里,全身热浪似乎慢慢褪去。闷热的夏天,一块冰棒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满足。

屋顶袒露在阳光里,脚踩上去几乎能烫掉一层皮。但麻雀的脚趾似乎对此有免疫力,热辣滚烫丝毫不影响它们成群结队或三三两两在屋顶叽叽喳喳地聚会、聊天、做游戏。女主人刚在院子里撒下一把喂鸡鸭的玉米、高粱,趁人不注意,一群麻雀呼啦一声从房顶飞到院子里与鸡鸭争抢,鸭子嘎嘎地表达着不满,主人回头从墙根处拿一把扫帚向天空一抡,麻雀四散溃逃,又飞上屋顶,待主人进屋后,又飞下来抢食,你退我进的战术被鸟儿们运用得淋漓尽致。主人也就不再深究,只是吆喝几声笑着作罢。

黑夜来临,屋内闷热得全身上下像洗了汗水澡,村民纷纷顺着梯子爬到屋顶上纳凉。家乡房屋的屋顶都是平顶,谨慎而谦卑地保持着柔和的弧度,没有屋脊。既能利于雨水冲刷又承担了晾晒农作物的晒场功能。秋后的收获的玉米、高粱、大豆、红枣等一系列农产品,均在屋顶完成青涩向成熟的转变,将体内有限的水分全部奉献给阳光。雨天来临前,各类农作物果实如临大敌般全部聚集在屋顶中间,团结一致,手牵手聚集成钢铁长城,身披一层厚实塑料布外压几块石块砖块,共同抵御风雨的侵袭。

夏日夜晚,屋顶上有凉风丝丝滑滑溜过。大人孩子三三两两爬到屋顶,身下铺一张芦苇编制的凉席,躺在席子上数星星。平视望去,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出现了老人或孩童,黑压压的一片。每家的屋顶上都在开着家庭会议,窃窃私语。夜幕黑得像一块幕布,无边的黑。天空中的星星却密密匝匝,布满整个苍穹,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父母躺在身边开始教孩子们认识北斗星、牛郎织女星。一边讲一些七仙女等神话故事,一边拿着蒲扇给孩子们扇扇子,驱赶热意和汗水。

现在村中慢慢出现的砖瓦房,屋顶呈倾斜状,已无法再承载晒粮纳凉等生活功能。很多农户屋内也安装了空调,再炎热的天气也不遭罪,农人们下地回家后也是缩在屋内刷手机或看电视。

旧时冬天

寒风袭来,像一把镰刀,摧枯拉朽般几乎一瞬间把天地间的青绿全部收割,村庄顿时全部沦陷,陷入一片苍白僵硬。大地瑟瑟发抖,被冻得裂开了口子,贴在木格窗户上的白纸或透明塑料布被寒风吹得“咕嗒咕嗒”发出呻吟声。地面干冷,院里散养的鸡鸭啄食时忐忑不安,不停地倒换着双腿,担心一不小心被吸附在地上不动。一切都匍匐于砭骨的严寒之中。

冬天是农闲时间。虽然不用下地劳作,但农村人谁会真的闲下来呢?嗷嗷待哺的婴儿,饲养的骡马、鸡鸭,都饥肠辘辘等待着填饱肚皮。当公鸡打鸣,东方的天空微微发白,家家户户开始锅碗瓢盆的琐碎生活。

曾经一段时间,故乡冬季村里的家家户户开始从早到晚编织苇帘。芦苇多数是北大荒运过来的苇子,修长细白,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本地的苇子长相品色不欣长,且发黄发污,编制的苇帘无人问津。

手工用镩子将芦苇皮扒掉。冻得发僵的手指,拿一小撮芦苇像触摸铁片,放进镩子里,逆着将苇皮撸掉,露出白白修长的茎秆。最初的是手工制作的编织机,在横木上按照相同的距离用刀子刻好沟痕,两边在铁片上缠上编织苇帘的线绳,啪嗒啪嗒的编织苇帘声在每家每户的屋内响起。

一床苇帘编织完成,用剪刀剪断绳索,从木架上取下,卷成沉甸甸的小捆,带着残存的指尖体温,被斜放在土墙跟下,待到周末集市上将编织的苇帘卖出,换来薄薄的一沓人民币贴补家用。

日复一日的撩拨线绳,编织苇帘的双手被勒出一道道深深的裂痕,渗着血丝。轻伤不下火线,也不会停下休整,农家人的汗水与希望被编织进一床床苇帘里,里面藏着孩子上学的学费或家人生病买药的药费。后来有了编织苇帘的机器,将苇子送进机器,用摇把拧一下,脚踩踏板,啪嗒一声,一根苇子编好了,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阳光明媚的天气,饭后的花甲老人们头顶毡帽,裹着棉裤棉袄,腰间系一根麻绳,脚踏蒲草编织的蒲窝倾巢而出。走到村庄街道宽阔的南墙根底下,席地而坐,开始一上午的发呆生活。取出挂在腰间的长烟斗,烟锅伸进装有碎旱烟叶的烟荷包内轻轻一拧,烟锅内即塞满烟叶,大拇指按住烟锅内的烟叶狠狠挤压,再次伸进烟荷包内攫取碎叶,将烟锅内塞得严严实实。用手遮风,划着火柴凑近烟锅烟叶处,随即猛吸一口,微黄的火焰嗖地一声被吸入烟锅内,吧唧一口,烟气从鼻孔中蹿出来,整个身子随即陷入处烟雾缭绕之中,看起来像一堆燃烧的湿草。伴随着一两阵咳嗽,眯着双眼望着天空发呆,不知是否想起年少时那些未完成的心事。一锅烟吸完,烟锅在蒲窝底或墙根轻轻一磕,烟灰和烟袋油就被磕出来,重新裹上一烟锅烟,周而复始。几锅烟抽下来,日头从东方挪到头顶前方,一上午就没知觉地溜走了。老人们也不说话,呆坐着一动不动,如没有一明一暗的烟火,远远望去雕塑一般。

农家的炕头是黄金位置,多是老人或孩童晚上睡觉的专属领地。烧过饭穿炕而过火烤后的炕头,用手一摸,铺在炕席上面被褥都是暖暖的。土炕保温,散热功能较差,是天然的暖气保温片。家里来了客人,主人热情地让客人拖鞋上炕,那是最高级的礼遇,可以把脚伸进炕头摞放的被褥下面取暖。但也有无论如何礼让也不脱鞋上炕的,极有可能是穿着一双露着脚后跟或脚趾的袜子,担心惹人笑话同时避免自我尴尬。

冬夜里为抵御起床小便的寒冷,炕沿下放置一把尿罐子,上面扣个烧制的小瓷盆,午夜小便在被窝里伸出胳膊向炕沿下一摸,把小盆塞进被窝里小解后倒入罐子里再扣上,一整夜尿盆里被灌得满满当当,表层也结上一层薄薄的冰凌。男人们早早起床倒尿盆清扫院子,女人开始刷锅做饭。早晨躺在做完早饭后和煦的炕头被窝里,吃饭也不愿起床,懒被窝的时光是最幸福的时光。

掀开瓮盖,水缸里的水已结成厚厚的冰块。拿一把锤子在冰凌中间使劲儿敲个洞,或用隔夜暖瓶中的热水慢慢在冰块中间浇融,才能用水瓢从中间窟窿处取水做饭。四五瓢水,一把豆子,或切上几根胡萝卜下锅,水开后再调上几把玉米面,铁勺在锅里不停地搅动,一个开锅,粘粥做成了。一人一碗,把豆子或胡萝卜多分给男人和孩子,女人自己喝着玉米面粥,看着男人和孩子狼吞虎咽的吃相,脸上洋溢着简单的幸福。

时光已过去几十年,一切已物非人非。但有些物事依然存活在心间,偶尔想起,依然是那么明朗清晰,苦涩温暖。

作者:孙德国,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发布于 2025-08-16 22:42
收藏
1
上一篇:你是酷暑中的一小块冬天,夏日里的温暖之光 下一篇:生肖羊性格揭秘,春羊、夏羊、秋羊、冬羊,揭秘你的生肖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