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诞生地探寻与忧乐精神传承之旅

岳阳楼记,诞生地探寻与忧乐精神传承之旅"/

《岳阳楼记》的诞生地与“忧乐精神”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这篇千古名篇的精髓。
"《岳阳楼记》的诞生地:"
"湖南岳阳:"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的邀请,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滕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今湖南岳阳)任知州,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 "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城西,岳阳楼上可远眺洞庭湖,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楼。
"“忧乐精神”:"
"含义:" “忧乐精神”是指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它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来源:" “忧乐精神”并非凭空而来,它根植于范仲淹的生平经历和思想体系。范仲淹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心系国家,关心民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诞生地与“忧乐精神”的联系:"
1. "

相关内容: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岳阳楼记》诞生地与“忧乐精神”】提到岳阳楼,大家一定会吟诵起脍炙人口的“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谓妇孺皆知,但《岳阳楼记》并不是在岳阳写的,它诞生在河南邓州的花洲书院。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来到邓州,在邓州百花洲旁创立书院培养人才,书院因此得名“花洲书院”。当时范仲淹挚友滕子京在岳阳做官重修了岳阳楼,新楼落成后,滕子京派信使携新楼文图,请范公为新楼作记,范公欣然应允,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在花洲书院看着新楼文图写下《岳阳楼记》,于是便有了千古名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花洲书院自建成以来一直是邓州治学兴学之地,范仲淹在此写下的黄钟大吕《岳阳楼记》中蕴含的“忧乐精神”对邓州影响颇深,现已成为邓州的“三种精神”之一(邓州“三种精神”为:忧乐精神、雷锋精神、渠首精神)。多年来,邓州以花洲书院为依托,大力弘扬和宣传范公精神,书院现在也成为廉政教育基地,让党员干部在这里感受心怀百姓、廉洁自律的“忧乐精神”,也让“忧乐精神”历久弥新的内涵造福百姓。 漫步在花洲书院中可以听到反复播放的《岳阳楼记》朗诵,游览结束折返,范公的塑像立于入口处,加之耳边回荡的范公诗句,抬头望去,更能真切地感受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壮情怀。(记者霍建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布于 2025-08-16 10:43
收藏
1
上一篇:抗战时期“鬼子”称呼的由来,从倭寇到洋人视角的演变 下一篇:探寻岳阳的无尽魅力,一座岳阳楼,道不尽的千年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