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超导震撼来袭!朋友圈热议,一文速览最新突破!
没问题!以下是一篇关于“室温超导”的快速解读,希望能帮助你快速了解这个热门话题:
---
"“室温超导”火遍朋友圈!一文快速带你读懂!"
最近,“室温超导”这个话题火遍了朋友圈,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科研界也一片沸腾。那么,什么是室温超导?它到底有多厉害?对我们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别急,这篇“快速带你读懂”的文章,带你一探究竟!
"一、什么是超导?"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超导。简单来说,超导就是某些材料在极低的温度下(通常是零下零下一百多摄氏度),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这意味着电流在这些材料中可以毫无阻碍地流动,不会产生任何能量损耗。
"二、什么是“室温超导”?"
“室温超导”顾名思义,就是指材料在室温或接近室温的条件下就能实现超导现象。目前,我们已经知道一些在接近室温(比如-238°F或-153°C)就能实现超导的材料,但真正的“室温超导”(即零下40摄氏度以上)还一直是科学界的梦想。
"三、为什么“室温超导”如此重要?"
如果实现了室温超导,那将是物理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其意义将不可估量:
"彻底改变能源传输:" 电流在超导材料中传输不会损耗
相关内容:
近期,关于“室温超导”的新闻多次刷屏,3月,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Dias宣称实现了“室温超导”,引发学界广泛讨论,但随着多个团队宣称未能复现,热度也逐渐消退;而最近的7月,韩国科学家又在论文中表示合成了全球首个室温常压超导材料——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LK-99(以下简称为LK-99),再次搅动全球学界,全球股市也为之起伏不定,那么,“室温超导”到底是什么,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1.“室温超导”是什么?要解释“室温超导”,首先要理解“超导体”。“超导体”在特定温度下,具有零电阻特性、高密度载流能力、完全抗磁性(迈斯纳效应)等常规导体所不具备的电磁特性,因而在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磁悬浮、核磁共振、磁感应加热等领域。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条特殊的“电线”,在这种“电线”中,电流可以没有任何阻碍的移动,这将极大的提升人类对电能的利用效率,并且可以用于制造速度更快的计算机、更好的存储设备等等。
但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超导体大多需要极低的温度(零下196摄氏度以下)和极高的压强才能实现,因此实际的应用相对有限。而此次的新材料LK-99的发明者称,“LK-99在常压下的超导转变临界温度为127摄氏度(400K)。”
2.“室温超导”将使世界产生哪些变化?
如果此次这一发现属实,工业领域有望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有相关人士认为,“室温超导体将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钥匙”。对此,浙商证券称“如果室温常压超导材料取得突破,将在能源、交通、计算、医疗检测等诸多领域产生变革。”
在能源领域,超导材料可以实现更高效的传输与存储,可能会带来能源领域基建的重大变革;在交通领域,它将进一步推动磁悬浮列车的发展落地、并且帮助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大大提升;在计算机领域,可能会帮助量子计算机产生巨大进展,让我们的计算能力大大提升;而在医疗检测领域,则有可能使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小型化、便携化,进而助力医疗技术发展进步。
3.“室温超导”还是概念阶段,需要谨慎
目前,LK-99的超导性尚未被完全证实。7月31日,来自北航的研究人员在arXiv上提交论文,称“实验结果未能观测到巨大抗磁性,也未观察到磁悬浮现象,”而这两者通常是超导的重要证据。
但是几乎在同一时间,来自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在arXiv上也提交了一篇论文,他们称“通过计算机模型,我们从理论上描述了若现实世界中存在常温超导,其材料应具有什么性质。而如今吸引全球关注的LK-99具有这种特殊性质。”
此外,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个团队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他们发布视频称“成功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然而,就在8月2日,又有消息称,此次发现LK-99的韩国科学家团队成员表示该论文存在缺陷,系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未经其他作者许可擅自发布,目前团队已向发稿平台要求下架论文。
毫无疑问,“室温超导”对科学界有着巨大的价值,也有在产业界产生巨大革新的潜力,但我们也要看到,学术界对于这个事情的真假性还有很多争议,实验的角度也没有完全验证。产业化的角度就还更远一些,如果不能在易加工、低成本的材料中实现超导,可能未必比现有技术实用度更好。对于投资者来说,相关领域的投资仍需谨慎而为。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