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2017年发布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标准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结合各省后续发布的普查数据公报,下面为你介绍全国山地占比排名前十的省份及相关关键信息(按山地面积占比从高到低排列)。

全国山地占比前十的省份:
排名第一的是云南省,山地面积占比88.64%。这里横断山脉纵贯,高山峡谷密集,像梅里雪山海拔达6740米,垂直高差极大。
第二名是贵州省,山地面积占比81.16%。该省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以小起伏山地为主,其中坡度≤25°的平缓地带占比60.34%。
第三名是福建省,山地面积占比80.06%。作为东南沿海的多山省份,戴云山、武夷山纵贯其中,森林覆盖率在全国名列前茅。
第四名是四川省,山地面积占比79.52%。川西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缘,大雪山、邛崃山等山脉海拔超过5000米,而且盆地周边被山地环绕。
第五名是重庆市,山地面积占比75.33%。“山城”的地貌特征十分明显,武陵山、大巴山被切割得很深,城市建筑都是依山而建。
第六名是浙江省,山地面积占比72.58%。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天目山、雁荡山绵延不绝,丘陵与小型盆地相互交错。
第七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山地面积占比62.05%。这里喀斯特峰林、溶洞分布广泛,像桂林山水就是典型代表,不过平缓地带占比达到64.51%,在山地大省中是最高的。
第八名是陕西省,山地面积占比49.84%。秦岭横亘在中部,海拔在2000~3700米之间,南北地形差异很大,有陕南山地、陕北黄土高原。
第九名是西藏自治区,其精确的山地占比未公开。但这里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等极高山(海拔>5000米)占主导,只是部分数据未在公报中单独列出,依据地形图及学术研究,其高山面积占比超70%(含极高山),实际应位列前五。
第十名需要说明的是,江西省未进入前十,该省丘陵占比60%,山地仅占36%,但因为整体地势起伏大,常常被误认为是“多山”省份。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山地”是指海拔≥500米、坡度>25°且相对高差>200米的地表形态,这是普查的标准。

全国整体格局:
中国山地总面积占比为43.65%,如果包含丘陵(占比20.39%)和崎岖高原,广义上的山区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平原占比仅为26.62%,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及东北地区。
云贵高原是核心山地带,云南、贵州、四川的山地占比都超过79%,构成了中国最密集的山地区域。东部沿海的山地也很突出,福建、浙江的山地占比超过72%,打破了“沿海就是平原”的刻板印象。广西比较特殊,虽然是喀斯特地貌的代表,但实际平缓地带(坡度≤25°)占比达64.51%,耕作条件比云贵地区要好。
贵州省“地无三尺平”的传统说法被普查数据推翻,该省平缓地带占比60.34%,而且没有高山(只有中山地貌),实际崎岖程度低于云南、四川。
部分早期资料说贵州山地占比93%,这是因为混淆了“山区”(包含丘陵)与“山地”的概念。
这一排名不仅修正了人们的传统认知偏差,比如对贵州、广西“绝对崎岖”的印象,还为区域发展规划、灾害防治及生态保护提供了精准的基础数据。

数据来源权威性:所有数据都来自国务院批准的省级《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2015-2017年发布),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测绘,误差率低于0.5%。
缺失数据处理:对于西藏、新疆等未完整公开山地占比的省份,是依据地形图及学术研究来补充说明的。
完整排名查询:可以参考各省自然资源厅官网发布的普查公报,比如《云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