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晓艇⑤,川剧文学性魅力探析——文学、包容、幽默共舞

口述历史·晓艇⑤,川剧文学性魅力探析——文学、包容、幽默共舞"/

我们来聊聊川剧文学性这个话题,特别是结合晓艇先生(假设晓艇先生是川剧领域的专家或资深从业者)的观点,从文学、包容、幽默三个维度来理解川剧的文学性。
(模拟口述历史访谈)
"主持人:" 晓艇先生,您好!今天想请您深入谈谈川剧的文学性。我们常说川剧有“三绝”,变脸、吐火、滚灯很吸引人,但您觉得支撑起这些绝活的,是其深层的文学性。能否先为我们阐释一下,您理解的川剧文学性是什么?
"晓艇:" 好的。川剧的文学性,绝不仅仅是剧本写得像小说、诗歌那么简单。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力,是剧本、表演、音乐、唱腔、服装、道具等等所有元素共同服务于一个核心——也就是故事的内核和人物的情感表达。川剧的文学性,体现在它的故事情节是否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生动、有血有肉,语言是否富有地方特色和艺术魅力,以及它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是否深刻、能够引起观众共鸣。
"主持人:" 您提到了语言,那语言的特色是体现川剧文学性的重要方面吗?
"晓艇:" 非常重要!川剧的唱词,很多是直接取自四川的民歌、谚语、俚语,

相关内容: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徐语杨 摄像 刘牧雨 刘薇

/名家档案/

晓艇,男,原名文华章,1938年生,四川成都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首届得主。师承曾荣华,工文武小生。代表作《逼侄赴科》、《问病逼宫》。

说起川剧,离不开其幽默风趣的表演形式及生动活泼的语言。尤其是如今的川剧,作为一种逗乐的表演形式,不仅展示于戏剧舞台上,也出现在酒楼茶肆之中。

“变脸、吐火,人们爱看这些,仿佛不会变脸吐火,就不是川剧一样。”晓艇有些遗憾地说道。然而对他而言,川剧的精髓在于其文学性,语言、唱词以及随着声腔变化的千愁万绪,那才是川剧的精华所在。

邓小平曾在四川、北京等地多次接见晓艇,并评价道:“有人说看不懂川剧,我说看不懂川剧的人没文化。”晓艇深以为然。李劼人也曾高度评价过川剧的文学性:“什么叫四川文化?川剧就是四川文化。”

在晓艇的理解中,川剧具有强烈的文学性,一是缘于四川多出文化名人,戏剧剧本多出自文人之手;二是后起的一些编剧,多受到先贤文人影响,写出的剧作自然注重文学笔法。

郭沫若、沙汀、艾芜、李劼人等,这些川籍文学大家都曾与川剧结下过不解之缘。

“郭沫若、沙汀帮我们改过《拉郎配》,郭沫若出点子,哪句台词该怎么写,哪里说得不对。因为当时四川文人很多,川剧的文化水平自然也就很高,剧本文学性相当强,这些多和四川的文化分不开。我出去讲课都要讲川剧的唱词、唱腔之美。”晓艇回忆道。

而同时,一些编剧受到文学熏陶和大家的影响,写出的剧本也具有相当的美感。晓艇提起了川剧著名编剧李明璋,他的《夫妻桥》广受传唱。

《夫妻桥》取材于四川民间传说,描写灌县夫妻何先德、何娘子为了修复过江之桥,与恶霸乡绅、贪官污吏斗争的故事。何先德因修桥触犯乡绅利益,被诬陷及杀害。一年之后,其妻何娘子去坟前祭奠,其唱词写道:“新坟得旧冢,旧冢年年低。岁岁当此时,杨花作孝衣。”晓艇眯起眼睛情深并茂地唱起了这一段,感叹其美不胜收。

“你看,本来是妻子做的孝衣去看丈夫,但是坟头杨花纷纷落下,就把花说成了孝衣,美得很,那个意境,文学性很强。”

除了文学性,川剧海纳百川的包容以及生动幽默的语言,也为晓艇所肯定。他例举了川剧《白蛇传》在兼容并包的过程中,将小青塑造为男性角色所体现的个性特点。

“很多东西,你有我有,你无我有。川剧是一个很开放的剧种,它的包容性非常强。广西《柜中缘》,湖南的《思凡》,这些原本都不是川剧剧目,但是川剧演了之后,吸收了很多外来的东西,现在也成了川剧名剧了。”

川剧的幽默性则自不必说,丑角戏名扬海内外,以幽默风趣的讽刺艺术著称。晓艇也曾学过一段时间丑角,他说:“幽默是川剧的一大特征,这源于四川人本身就幽默风趣的性格。”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发布于 2025-08-10 05:28
收藏
1
上一篇:中国有川剧小课堂,揭秘川剧脸谱颜色背后的文化密码 下一篇:【艺术】探寻川剧魅力,梅冬演绎的非凡艺术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