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外长说俄罗斯在单打独斗“对抗西方”,马上有人问到普京那里:那中国朝鲜伊朗算什么?
几天前,俄外长拉夫罗夫突然爆出“俄罗斯如今正面临着历史上首次单独与整个西方世界作战的局面”的惊人言论。

【俄外长拉夫罗夫:俄正面临历史上首次与西方单打独斗的局面】
结果第二天,俄媒记者就赶紧拿这句话,询问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希望在这位普京的“第一大秘”口中得到进一步解释。
记者问得很直接:既然在与西方对抗的过程中,俄罗斯是在单打独斗,那么中国、朝鲜和伊朗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对此,佩斯科夫道:“他们是我们的盟友,是我们的伙伴,是与我们在许多方面对世界格局看法相同的国家。”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在俄罗斯眼里,中国、朝鲜和伊朗属于“道相同”的国家,那么自然也就可以“相为谋”。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谈及俄罗斯与中朝伊之间的关系】
不过也仅限于此了,看法相同,但行动起来“一起对抗西方”就是另一码事了——哪怕是出了兵的朝鲜都不算。
佩斯科夫这番表态,算是给拉夫罗夫的言论打了一个“补丁”。
另外请注意,虽然中朝伊都属于“与俄罗斯看法相同的国家”,但互相之间仍有差异。对于俄罗斯来说,朝鲜属于“盟友”,而中国、伊朗严格意义上只能算作“战略合作伙伴”。
这也是为什么佩斯科夫会说“他们是我们的盟友,是我们的伙伴”。不明确做区分,但也很严谨,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朝鲜的“盟友”地位,源于两国去年6月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该条约明确规定了两国具有“共同防御”的义务,即当一方遭遇外部侵略时,另一方需要提供包括军事支持的“一切手段”予以援助。

【佩斯科夫:“(中伊朝)他们是我们的盟友,是我们的伙伴。”】
而实际上早在条约签署的一年前,朝鲜便开始大规模地向俄罗斯提供炮弹、火箭弹等前线急需的弹药。一些西方智库指出,目前俄军近一半的炮弹供应都来自朝鲜。
去年10月,朝鲜首次被发现向俄罗斯派遣军事人员,协助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作战。根据乌克兰和韩国情报部门的说法, 朝鲜派出的兵力总计超过1万人。
而直到今年4月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俄朝才对外首次承认朝军援俄一事,并对此进行高调宣传。
普京多次感谢协助俄军夺回库尔斯克的朝鲜军人,并予以高度评价;而朝鲜领导人更是在5月9日胜利日当天携女儿以及一众高层造访俄驻朝大使馆,致以节日祝福的同时表示:

【今年4月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俄朝才对外首次承认朝军援俄一事】
“朝鲜人民的骄子将盟国的领土视作祖国的领土,同俄军肩并肩,浴血奋战,战胜了共同的敌人。他们用鲜血证明了两国同盟关系牢不可破。”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俄罗斯与朝鲜的接近既是应对西方压力的策略,也是两国共同利益的体现。
朝鲜通过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资源换取经济、能源、科技援助,而俄罗斯则利用朝鲜的军事力量填补自身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消耗。
中国是俄罗斯的“伙伴”,而不是“盟友”,这是因为中俄并未签署正式的军事同盟条约。不过俄方已经多次强调,中国是俄罗斯“最可靠的伙伴”,没有之一。

【中国是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伙伴”,中俄并未签署正式的军事同盟条约】
从经济和金融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俄罗斯应对西方制裁的“生命线”。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俄贸易额达到1.2万亿美元,占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量的40%以上。
中国通过本币结算购买俄罗斯能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元制裁对俄罗斯的经济冲击。目前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占比超过30%,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币交易量较战前暴涨40倍。
必须指出的是,中俄关系的“非同盟化”特征,实际上反映了中方的战略克制。今年1月,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一场关于乌克兰问题的会议上说了这么一段话:
“今天我可以说得更直白一些……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战场的局势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至于俄罗斯和伊朗之间的关系,虽然也是“伙伴”,但却要比中俄关系复杂不少。

【俄罗斯伊朗虽然也是“伙伴”,但却要比中俄关系复杂不少】
今年1月,俄伊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虽然名字跟俄朝签的条约一样,但性质完全不同:这份条约中并未包含明确的共同防御承诺,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其中大部分还属于“大饼”——能不能落地都不好说。
俄伊之间的伙伴关系之所以复杂,一方面是因为俄伊本身在中东地区就存在战略利益上的冲突:去年阿萨德政府垮台后,双方就互相甩锅,两国主流媒体都指责对方应为此负责。
另一方面,伊朗国内的对美鹰派和鸽派的激烈斗争,也让俄罗斯不敢与伊朗进行深入的合作。再考虑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经86岁的高龄,种种不确定性太多。
换言之,只有伊朗未来的政治、外交路线真正确定下来,俄罗斯才会进一步发展与伊朗之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不过总的来说,佩斯科夫的表态,的确反映了俄罗斯目前基本的外交战略布局。在俄欧关系彻底决裂,俄美关系短时间内恢复无望的情况下,俄罗斯在许多事情上只能继续依赖同中国、朝鲜和伊朗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