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风里藏着燥,胃里缺了“青”,整个人都像没浇透的花——蔫蔫的
为啥老人常说“春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因为春天的身体,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那口“绿”。

第一口“青”:蚕豆炒肉,咬开是春天的甜
菜市场的蚕豆堆得像小山坡,挑那种壳子发亮、捏起来软乎乎的,剥开来豆肉嫩得能掐出水,像春天刚睡醒的小珍珠。
猪瘦肉要选里脊肉,切成薄片,用生抽腌十分钟——腌出肉的鲜,也让肉更嫩。锅烧热,放蒜末爆香,肉片倒进去“哗啦”一声,香味立刻窜出来,炒到肉片变色,赶紧放蚕豆。
要大火快炒!不然蚕豆会老,像咬了口晒干的棉花。生抽少放,别盖住蚕豆的甜;盐最后放,不然蚕豆会出水。炒到蚕豆皮皱起来,咬一口,脆生生的,带着肉的香,像把春天的阳光炒进了菜里。
我家娃平时不爱吃蔬菜,那天居然吃了满满一碗,说:“妈妈,这个豆子比肉还香!”可不是嘛,蚕豆里的蛋白质比鸡蛋还容易吸收,膳食纤维能帮肠胃“动起来”,春天吃这个,比喝补药还管用。
第二口“青”:芦蒿炒肉片,清苦里藏着春天的凉
芦蒿的杆子细细的,像春天的柳枝,叶子深绿带点毛,买的时候要选顶端的嫩枝——捏一下,能感觉到里面的汁水。
肉片还是用里脊肉,腌的时候加一点淀粉,炒出来更嫩。锅烧热,放蒜末爆香,肉片倒进去,炒到变色,赶紧放芦蒿。要快!不然芦蒿的清味就跑了,像把春天的风炒没了。
芦蒿的苦是清苦,像春天的雨,润到喉咙里,把燥气都冲散了。炒好的芦蒿,杆子还是脆的,肉片裹着芦蒿的香,吃一口,像喝了杯加了蜜的苦茶,越嚼越香。
春天容易上火,嘴角长泡、喉咙疼,吃这个准好。芦蒿性凉,能清热解毒,比吃消炎药还管用,而且带着肉的香,连小孩都爱啃。
第三口“青”:春笋三鲜汤,鲜得能把舌头吞下去
春笋的壳子是褐色的,像春天的泥土,剥开来里面是白白的笋肉,带着点淡淡的笋香。买的时候要选细的——粗的春笋会老,咬不动,像啃木头。
虾仁要选新鲜的,剥开来虾线挑干净,不然会腥;香菇用干的,泡发后切片,香味更浓;胡萝卜切成薄片,像春天的小太阳。
锅烧热,放一点油,把春笋、香菇、胡萝卜倒进去,炒到变软,加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十分钟——这时候汤已经有点白了,像春天的牛奶。
然后放虾仁,煮三分钟,虾仁变红了,加一点盐和鸡精——要少放!不然会盖住笋的鲜。盛出来的时候,汤里飘着笋的香、虾的鲜、香菇的醇,喝一口,整个人都轻了,像把春天的湿气都排出去了。
春天容易困,喝这个汤最管用。春笋里的膳食纤维能帮肠胃消化,虾仁里的蛋白质补充体力,香菇里的多糖提高免疫力,一碗汤下去,比睡午觉还解乏。
第四口“青”:香椿炒鸡蛋,香得能飘出三条街
香椿的叶子是紫红色的,像春天的花,闻起来有股特殊的香——有人爱有人恨,但爱吃的人,能把香椿当零食吃。
买香椿要选嫩的,顶端的叶子是展开的,没有老茎。洗干净,切成小段,用开水焯一下——去掉涩味,不然吃起来发苦。鸡蛋打匀,加一点盐,搅拌均匀。
锅烧热,放一点油,把香椿倒进去,炒到变软,然后倒鸡蛋液——要慢慢倒,让鸡蛋裹住香椿。等鸡蛋凝固了,用铲子切成块,炒到两面金黄,盛出来的时候,香得能飘出三条街。
香椿里的维生素C比橙子还多,胡萝卜素比胡萝卜还高,春天吃这个,能增强免疫力,还能改善食欲。我妈说,小时候春天没菜吃,外婆就炒香椿鸡蛋,一家四口能吃一大盘,香得连碗都舔干净。
春天的“青”,是自然给的温柔提醒
春天的“青”,不是菜,是自然给的温柔提醒——该给身体换件“轻衣服”了。
冬天吃了太多大鱼大肉,肠胃像装了块石头,春天的青菜像把小刷子,把肠胃刷得干干净净;冬天的皮肤干得掉皮,春天的青菜像瓶保湿水,把皮肤润得软软的;冬天的情绪像被冻住了,春天的青菜像束阳光,把情绪晒得暖暖的。
你看,菜市场里的青菜堆得像小山,每一片叶子都带着春天的气息,每一口都藏着自然的秘密。
春天到了,别光顾着吃大鱼大肉,去买把青菜,炒个蚕豆,煮碗汤,咬一口春天的“青”,让身体也跟着春天一起“发芽”。
你家春天常吃的“青”是什么?评论区告诉我,咱们交换一下春天的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