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入侵两广水域,河中泛滥成灾,钓鱼人束手无策

罗非鱼入侵两广水域,河中泛滥成灾,钓鱼人束手无策"/

您描述的罗非鱼“入侵”两广(广东和广西)的现象,确实是近年来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珠江水系中一个比较受关注的问题。这种现象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生物入侵(入侵通常指物种进入其自然分布范围之外并造成危害),因为罗非鱼本身就是在中国广泛引种和养殖的物种。但由于其繁殖能力极强、生长速度快、对环境适应性好,在养殖活动中的逃逸或弃养,导致它们在自然水体中大量繁殖,形成了"“外来物种”(或称“非本地物种”)的泛滥"。
以下是关于这个现象的几个关键点:
1. "罗非鱼的特性": "繁殖力强":罗非鱼一年可多次产卵,产卵量巨大,后代能快速生长。 "适应性强":它们对水温、水质等环境条件要求不高,能适应多种水体环境。 "食性杂":以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也能摄食小鱼小虾。 "生长快":通常几个月即可达到上市规格。
2. "“泛滥”的原因": "养殖逃逸":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由于罗非鱼养殖规模庞大,在投喂、捕捞、设施破损等过程中会有大量个体逃逸到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中。

相关内容:

近年来经常看到外来物种入侵我国的相关报道,其中就包括很多入侵的水生动物。

例如鳄龟、巴西龟、鳄雀鳝、清道夫鱼、小龙虾、牛蛙、福寿螺、罗非鱼、太阳鱼等……

随着这些外来物种簇群不断扩大和泛滥,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我国也出台了一些规定,禁止放生和遗弃这些外来物种。

罗非鱼在两广地区泛滥,当地钓鱼人拿它们毫无办法!

广西百色的钓友阿语(化名)在群里晒自己钓到的渔获,还愤愤不平地说,现在想钓点鲫鱼鲤鱼真的太难了!

为何这位钓友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原来在他所钓到的渔获里,除了有两条小鲫鱼以外,其它几十条都是清一色的罗非鱼。

阿语是一位钓鱼爱好者,一直在广东打工,近段时间回广西老家,因为平时喜欢钓鱼,回家后自然也没闲着,但老家的鱼情和广东一样,河里哪哪都是可恶的罗非鱼,都泛滥成灾了。

阿语说:“现在的罗非鱼真的太多了,夏天钓不完,冬天一样能钓到,长得大点还行,可都是一两左右的小罗非,全身刺没法吃,钓鱼打多少窝料都不够它们吃,又不知道如何去消灭,拿它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罗非鱼来自哪里?为何只在南方地区出现?

罗非鱼是鲈形目丽鲷科罗非鱼属脊索动物,是外来物种,原产于非洲。

它还有多个别称,如非洲鲫鱼、南鲫、福寿鱼、越南鱼、金凤鱼等,大家在超市常见的非洲鲫鱼就是罗非鱼。

罗非鱼非常好分辨,最明显的地方是它的背鳍,钓鱼人对它可是非常惧怕,罗非鱼一旦被激怒,它背上的数根尖刺就会展开竖起,没几个人敢徒手去抓。

大家会发现,罗非鱼只有南方才有,北方的自然水域中根本看不到罗非鱼的踪迹,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罗非鱼属于热带鱼类,它不怕热只怕冷,水温低于10℃以下就会出现死亡,而北方到了冬天气温几乎都是零下,水面早已结冰,这种温度罗非鱼早就凉凉了。

我国南方常年气温较高,非常适合罗非鱼的生长,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南方才有罗非鱼,北方看不到的原因。

罗非鱼不仅在两广地区泛滥,我国的其它省份也有

罗非鱼在南方自然水域泛滥成灾,造成的生态破坏真的不是一点点。

小编去年夏天到广州出差,在临近市区的几条河道里都看到有罗非鱼,可能大家会说看到几条罗非鱼就说是泛滥,这有点夸张了吧!

但我要告诉大家,这可不是只有几条那么简单,河里黑压压一群一群的都是罗非鱼。

当时我还疑惑,为何有这么多的罗非鱼大家不去抓来吃呢?

最后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这河道里的罗非鱼白送都没人要,因为它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河道中,吸食油污,鱼肉有很浓的煤油味,根本没法吃。

罗非鱼泛滥不仅是在两广地区,听福建、浙江、海南的网友们说,他们当地一些河道也是如此,很多河道早就被罗非鱼所霸占,数量多得吓人。

罗非鱼泛滥压缩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

罗非鱼是淡水鱼类中为数不多靠咬吃东西的鱼,像常见的鲫鲤草鳊等,它们吃东西都是靠嘴巴吸,把食物吸食到嘴里。

罗非鱼嘴唇上分布着细小的尖牙,吃东西是靠嘴巴去咬,这点钓鱼人最清楚,大家钓罗非鱼一般都会用pe线,就是担心线被它咬断。

罗非鱼属于杂食性鱼类,喜欢成群觅食,而且它很凶猛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不管是对领地还是食物,只要有其它鱼类靠近都会被攻击。

自然水域中罗非鱼泛滥并不是好事,数量过多会造成和其它鱼类争抢资源,压缩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

虽说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但它在水中扮演的是捕食者的角色,会捕食本土的小鱼小虾等,连本土鱼产下的鱼卵都不放过,直接扼制本土鱼类的繁衍。

最后提醒各位钓友:罗非鱼是外来入侵物种,钓鱼钓到不可放生,不吃也要无害化处理。

发布于 2025-08-10 21:13
收藏
1
上一篇:均健行动,顺德美食预制,全球共享优质食材盛宴 下一篇:韶关食记,四年柠檬鱼情缘,谈一场舌尖上的恋爱